黑塞和他的作品,不同时期,不同渠道都触碰过,但从来没有想过去看一看。
这两天,朋友新入一套专业黑塞逝世60周年打造的“诺奖作品”,突然有点想。
两天时间迅速刷完黑塞的《悉达多》,一本欧美大学生人手一本的书。
“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原来不是对这本书不感兴趣,而是缘分未到。
《悉达多》是个印度故事,讲的是一个禀赋非凡的年轻人的成长、发展、成熟,通过毕生的探索、发现直至垂暮之年,终于找到自我的漫长过程。
读完这本书,我想到的第一个问题是——那些初生牛犊们从中看到了什么呢?作为一个人生过半,学习过几年家庭教育和心理学的妈妈,我又看到了什么呢?
01 生命是一场轮回,理解了曾经的自己,便理解了现时的孩子。
故事的开篇,英俊、聪慧、高贵的婆罗门之子悉达多在辩论、静观、禅定之术中修习,有望成长为一位伟大的婆罗门王者。
但他却心生不满,虽然他的容器中装下了丰富的知识和无数的智慧,但他的精神没有获得满足,灵魂没有获得安宁,心不能平静下来。
他想去寻求能使他幸福,使他满足,使他平静的那个坚不可摧的地方。
他坚定的请求父亲允许离开家,去当一个沙门,成为苦行僧。
一夜的辗转中,身为学者的父亲意识到儿子虽然肉身在身边,但他的心已经离父母远去,父母最终成全了他,从此成为一个沙门。
若干年后,当悉达多和珈玛拉的孩子——小悉达多,一个从小娇生惯养,吃惯了美食佳肴,睡惯了柔软床铺,习惯了对仆人发号施令的孩子,来到一个陌生、贫困的环境中,从自称是一个富有而幸福的人,慢慢变成一个性情自负执拗,不敬长,不干活、还偷食他人劳动果实的小恶棍。
悉达多期待用爱心软化儿子,正如当年的父亲期待用权威控制他,但是一切未曾改变,小悉达多还是那副模样。
悉达多自己曾经沉溺于金钱享乐、酒色权势,他期待孩子不再重犯自己曾经的过失,他期待用自己干过蠢事所受的罪恶去保护儿子免受轮回之苦,他羡慕那些拥有儿子的父亲,期待自己也成为一个有儿子的幸福的人,但是却因为他的困守和坚持被儿子伤害得体无完肤……直到儿子最后的逃离。
困顿苦恼中的悉达多在河水的映照下看到了一张熟悉、热爱又畏惧的脸,他回忆起多年前,自己还是个年轻的小伙子,迫使父亲同意他离家苦修。
他想到现在他为儿子所受的苦,如同当年父亲为他忍受的同样的痛苦。生命就是如此这般的重复,他的父亲形单影只,因思念儿子而悲伤;他自己,也孤孤单单,为思念远方的儿子而苦恼;他儿子,同样孤独无依,小小年纪就一个人在青春欲望的驱使下闯荡,一如当年成为小沙门的自己。
各人有各人的目标,各人为各人的目标痴迷,各人又有各人的困扰,但这就是圆满完美。
曾经如此这般对待父母的我们,终有一天也会被孩子用相似的方式对待,理解了当时的自己,便理解了现在的孩子。
02 生命是一场体验,教得了的是知识,教不会的是智慧。
悉达多在成长和成熟的路上,得到很多重要他人的教导。
从小学会了母亲的轻声吟诵;
学会了父亲的辩论、静观和禅定;
成为一个沙门的时候,他学会了无我——摒弃渴求,摒弃愿望,摒弃梦想,摒弃乐与苦;
他聆听、敬重佛陀,却又离他而去,本可获得重生和解脱,却又从佛陀的教诲中撕开了一个小小的裂口,选择了一条与从小一起长大的好友果文达不一样的路。
他需要经由自身的探索,遵循自己的途径,和佛陀一样,通过思索,通过禅定,通过认识,通过悟证,去寻求和达到自己的目标——学习和认识自己,当自己的学生,找到自我,找到自我的意义和本质。
离开佛陀后的悉达多开始了全新的生活,遇到了世俗生活路上的第一个重要他人——名妓珈玛拉,在她这里悉达多第一次接触到男女之情和性爱,并成为了她的朋友和情人;
接着他遇到了第二个重要他人——商人迦马斯瓦弥,学会了赚钱做生意,学会了物质享受。
初识珈玛拉的时候,他只会三件事:思考,等待和斋戒。
品尝七情六欲后的他,享受过财富、肉欲,权势,却并没有沉溺其中,长时期的生活节制,乐于思考,勤于打坐,过去的那个自我认知一直停留在悉达多的心里,他心中的苦修之轮、思考之轮和分辩之轮一直仍在持续的转动,但却随着物质的享受转慢了,摇晃了,近乎停止了。
声色犬马、怠惰、贪婪的尘世生活开始俘获他,逐渐甘之若饴,并成为主宰征服了他。
悉达多将对物质生活的追求演绎发展到极致后开始对世俗生活日益感到厌倦,希望从中摆脱出来,重新回到那个思考、等待和斋戒的状态。
这仿佛又是一场轮回,这场轮回来自于自己的体验。
母亲、父亲、智者,珈玛拉,迦马斯瓦弥、佛陀……可以教给他知识,给他传经布道,却教授不了他智慧,智慧只适用于能够洞悉它的人。
03生命中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佛魔两面,他们是道魔消长,此起彼伏的过程。
悉达多遇见了爱他的父母,但他无法从父母之爱中找到幸福、平静和安宁。他选择了离开。
悉达多如愿成为一个沙门,遇到了佛陀,但他在佛陀的布道中看到了一个裂缝——大彻大悟和解脱不是通过语言和讲经布道而获得,而是通过自身的探索和认识所获得。他选择了离开。
悉达多认识珈玛拉,学会了男欢女爱,遇见了迦马斯瓦弥,学会了赚钱,同样也看到了欲壑难填。他选择了离开。
悉达多回到了当年离开佛陀时渡过的那条河,见到了那个渡他过河的船夫瓦苏代瓦,每天和河流相处:河水流啊流,使劲儿的流,却一直在那里,总跟原来一模一样,却又每时每刻都是新的。
河水映照着他,照出了年轻时的父亲和自己,也照出了现在的自己和小悉达多;
河水映照着他,一念之间栽下去,一了百了,一念之间看到了自己的一生,绕个大弯子,从一个男子汉变回了一个小男孩儿。
人啊,无论过往多么愚蠢,多么罪恶,多么错误,多么失望和痛苦,只为了重新开始,重新成为一个孩子,享受此刻和当下的欢娱。
人啊,为了有新的生活,为了寻找新的目标,又不得不犯下更多的罪孽……
生命,如此的独特,它就是在这场轮回中,一次次体验,一次次佛魔相遇,一次次灵魂跌宕震颤中获得重生和解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