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儿子开始正式读《论语》了,从“学而时习之”开始,小小的人儿,已经学到了“巧言令色,鲜矣仁。”
我真正懂得巧言令色是在工作十年后,真的和夫子说的:满口说着让人喜欢的话,满脸装着让人喜欢的面色,如此之人仁德便少了。
那时候身边有两个典型的女子,乍看上去声线悦耳动听,说出来的都是让人喜欢的话,脸上也终日挂着程序式的姨母笑,但是……总是做出一些让人不舒服的事情。
奇特的是,她两的脸型也是出奇的一致。都是高颧骨,尖下巴。难道巧言令色之人,也是可以通过面相识别出来的?
令,本来是美好的意思。如我们称人之父母为令尊,令堂;称人之子女为令郎,令嫒。在这里有讨好之意,令色,是谄媚的脸色。
仁,绝不是一味的苟顺讨好,而是有至大至刚,不屈不挠的正直之气。缺了这些,便与仁背道而驰了。
孔子其实并不反对讲究语言技巧,也不反对语言的文采和修辞,而是反对语言对事实的遮蔽和掩饰。
你身边有巧言令色之人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