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散文
夕阳下的沉思

夕阳下的沉思

作者: 和小雨 | 来源:发表于2017-11-19 16:53 被阅读40次
    人间重晚晴

    “最美不过夕阳红,温馨又从容,夕阳是晚开的花,夕阳是陈年的酒,夕阳是迟到的爱,夕阳是未了的情……”不知为什么心头涌上这支老歌,这是一支赞美夕阳的抒情歌曲,是父亲平日最爱唱的一支歌,好多年前我曾经陪着他一边看夕阳红节目一边跟着片头曲有模有样地学唱,其乐融融的情景犹在眼前,不知不觉中走到黄昏的夕阳下。

    有人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走进落日的余晖中我们有些焦虑了,老了怎么办?老了没有钱怎么办?老了有钱就能心安吗?老了生病又怎么办?……曾经以为还很遥远的问题开始一件件摆在了面前。

    昨天接到老家妹夫的电话,告知父亲被骗去的钱要回来了,我紧绷了两天的弦才稍稍松了下来。平时有弟弟在老家照顾父亲,没想到弟弟刚出发去浙江探亲,留给父亲应急的五千元钱就给一场保健品促销会骗走了。父亲感觉到被骗时还不敢告诉我们,想独自去找那些推销人理论。幸亏我与父亲通电话时及时发现了这一情况,求助了老家的表妹夫。不然,如果让有脑梗病史的父亲去和那些年轻力壮的推销员争吵,那么,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谁能预料呢?

    暗暗庆幸父亲躲过一劫,这五千元钱差点害了他。父亲回想起当时的情况,感觉自己就像中了魔障,手里没钱的时候看看热闹,一拿到弟弟给他的钱,立马鬼使神差似的去换回了保健品。等到保健品拿到手,脑子有点清醒了,痛苦地纠结着是不是上当受骗了,以致于好几天寝食不安。这次事情后,父亲很失落,感觉到自己脑子糊涂不中用了,坚决要求将退休工资交给弟弟管理。

    父亲早年从一家国营老厂退休,有一份稳定的退休工资和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虽然谈不上富裕,但是每个月个人开销后还小有盈余。母亲去世早,我们姐弟长大后各自在外地安了家,只是逢年过节回老家探望。早年,父亲每年都来上海和我们住上一段时间,帮忙照看孩子。孩子长大上大学去了,我们平时忙工作也没有人陪他,于是,父亲独自回了老家生活。

    老家是座工业城市,厂矿多,老厂的生活区一般都设有退休办,有活动室,厂里退休的老年人常聚集在一起打打麻将,唠唠嗑,隔三差五还组织个活动。父亲喜好麻将、抖空竹,性格爽朗,好结交朋友,周围都是几十年的老同事,亲近得很,日子过得舒心乐呵。厂里面还设有医院,有个小病痛也能及时就医,稍微严重点,要好的同事也会打电话通知我们。

    除了这些,走得近的,还有些街头推销保健品的,爷爷伯伯地叫得亲热。等我们回老家发现家里堆的都是各种各样的保健品和赠品。起初并没有当一回事,想想父亲也是一个有节制的人,用自己的退休工资买点保健品对身体有益处也不是什么过分的事。后来渐渐发现不对劲了,听到邻居阿姨提醒说,这些保健品都是假冒的,有的人吃了已开始有不良反应。而父亲像中邪一样,不听亲友的劝说,越买越多,直到生病后交出了工资存折。子女不在身边的老人更容易轻信推销的蛊惑吧。

    随着年岁的增长,弟弟更加担心父亲老了一人在老家生活没有人照顾,心里纠结了一段时间,终于还是暂时割舍了自己的小家回老家去陪伴父亲。幸好有弟弟在父亲身边,当父亲猝不及防病倒时,及时送到医院抢救;出院后,又在弟弟的精心护理下奇迹般地康复了。为了照料好父亲,弟弟几乎快成了按摩师和半个医生。从住院到康复,父亲一度神志不清,大小便不能自理,而且说不出话来,这个时候,父亲是多么依赖他的儿子啊。看到医院里儿女成群的老人,我们是羡慕的。毕竟父母生病有兄弟姐妹一起分担。等我们老了,只有独生子女,我们的孩子们该怎么办呢?

    我家公婆是农村的,没有固定收入,二十年前他们所住的农村还没有通自来水,用水要翻过一道山梁去远处的水库一桶桶挑回来,很不方便。后来我们出资和邻居合伙打了一口井,这样,水的问题基本解决了。道路还是一个大问题,每逢春节,我们回老家过年都是踩着泥泞,深一脚浅一脚,而且还很远,到镇子上去置办个年货大清早就得出发,回来还得赶夜路。

    考虑到公婆的年龄也越来越大了,我们不在身边,万一有个病痛根本无法顾及。所以,早年我们就在县城买了一处带个小院子的两层楼房,把公婆接到了县城养老。买的这处院落可以种点四季蔬菜足够公婆俩日常食用,而且离县城的学校不远,离同住在县城的小姑家更是不出五百米,每天都可以见面来往。房子修整好没多久,就住满了来县城学校读书的学生和陪读的妈妈,小院一下子热闹起来。白天学生们上课去了,那些妈妈们就都聚在大厅陪着公婆看电视,唠嗑,这种老中青合住的方式对公婆俩的健康非常有益。房子的租金虽然收得不多也足够公婆俩日常开销了,几年下来还有存款,今年儿子出国留学,公婆俩还赞助了路费。现在看来当初进城买房养老的决定太正确了,把多余的房子出租出去也是一个明智的决定。

    听公婆说,如今农村也建了养老院,那些没成家没儿女的孤寡老人可以住在养老院,生产队管吃住每个月还给点零花钱。而且,生病住院也有了新农合保险。从前农村老人孤苦无依的状况开始有了改观。只是有些有子女却不能同住的老人,情况就不那么乐观了。听说一位叔公瘫痪在床不能自理,平时都靠婶婆照顾。一个冬天的早晨婶婆出门上茅房摔倒在门外,屋内的叔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动弹不得,等到儿子过来早已是阴阳两隔了。

    子女不能陪护是很多老人家庭的现状,一方面是因为老人不愿意拖累子女,另一方面子女们也确实有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无法脱身。在上海,朋友的婆婆就是住在敬老院,邻居家的老母亲也是住在敬老院,子女们周六日去敬老院探望。刚听说这种养老模式时,我有一种凄凉的感觉。父亲曾一度也有过老了住敬老院的打算,而且还自作主张去交了赞助金,我们坚决反对,虽然父亲安慰我们说,敬老院的环境是如何好,但是现实是,我们不时读到一些老人在敬老院受到虐待的报道,而且都是一些体弱多病的老年人住在一起,有一种暮气沉沉的感觉,对老年人的心里健康不利,而且在情感上也是不能接受的。一次,小姑说到,公公不在了就把婆婆送到敬老院去住,因为她家婆婆就住在敬老院。没想到话音刚落,马上就被我儿子反驳了,指责我们冷酷无情。

    但是不去敬老院又怎么办呢?空巢老人的境况更加让人不放心。好在父亲还有我们姐弟轮流看护,有几十年的同事群可以依托,有曾经工作过的单位可以做后盾。到我们这一代呢,只有一个子女,工作流动性大,无固定单位,而且不婚族也呈渐长的趋势。老了何去何从呢?

    因为有年老之忧,身边一部分有勇气的人选择了定居国外,等着享受国外优厚的老年福利;还在犹豫的,也在去国外考察的路上。私下以为,人老终归是要叶落归根的,对国外养老心存疑虑。孔子云,父母在不远游。哪天父母不在了,还有祖上的墓要守,特别是在老去的时光,一件件往事涌上心头更是会格外眷恋故土,思念老友,何况旅居国外存在文化上的差异,能否融入当地的环境对每个人都是一次不小的考验。

    还是家乡水好,故乡人亲。虽然有这样那样的养老问题让我们焦虑,我们的社会终归还是一个敬老爱老的社会。我们这一代的养老还是得借助这样的社会,敬老院是需要的,而且还需要做一些创新。比如说,把敬老院建在幼儿园的旁边,让小朋友的嬉闹声驱散老人心里孤独的阴霾。幼儿园的小朋友也可以时不时的到敬老院的爷爷奶奶这里串串门,老小们一起唱一唱乐一乐。还比如说,把敬老院的大门打开,象我公婆家那样,采取老中青合住的形式,把敬老院的上面楼层出租给年轻的上班族,让年轻的气息给敬老院注入一些生机。

    此外,还可以采取社区养老模式,就像父亲居住的老厂矿的生活区一样,有卫生院、有食堂,有活动室。卫生院设置一些房间,身体不适的老人可以借住。对不方便出门的老人,还可以送餐、送医上门。

    还有一些人选择三五好友群居养老,这种模式在探索中。据报道有些人已经在实践,真让人羡慕啊,那一定是一群神仙了,老去又何妨?

    回到现实中,越来越多的投资人注意到银发经济这一块广大的市场。引入市场机制有好的一面,资金能保证老年服务的品质和长久性。但同时也带来一些乱象,比如真假难辨的保健品、比如坑蒙老年人的旅游、比如以房养老的骗局,某些不法商家盯上了老年人这样一个最容易受骗的群体,据说连浙大的退休教授都没能幸免受骗。为什么假冒的保健品可以堂而皇之地在街头叫卖呢?我们的管理部门不能听之任之不作为啊,特别是对于以房养老这样的大项目,一定要有政府监管,一定要甄选优质诚信的公司来经营。谁家无父母,谁人不年老?做好老年人事业于国于民,于人于己都是一件功德无量之事。

    有夕阳下的关怀,才有夕阳下的温馨和从容,愿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夕阳下的沉思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tk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