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读到一段话!如下
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
“淫”,古人凡是过分以至于到失当的地步就叫淫,比如“淫雨”“淫祀”等等。这一则说《关雎》这首诗,快乐而不过分,悲哀而不痛苦。杨伯峻先生认为《关雎》并没有悲哀的情调,他引用刘台拱的《论语骈枝》里的句子说:“《诗》有《关雎》,《乐》亦有《关雎》,此章据《乐》言之。”
我不知道《乐经》里有没有《关雎》,但并不认同刘的观点。孔子在这里是借用《关雎》来表达自己对音乐、文学作品的一种观点态度,他认为好的作品就应该“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因为孔子认为,哀乐是人性之本,但应该有节制。他举的例子《关雎》,只符合“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是虚写,是由“乐而不淫”推及的,因为“哀乐”的道理一样,并不一定非要在一篇作品中全部表现出来。
无论是对感情的节制,要求“不过分”,还是对艺术的评价,“乐而不淫,哀而不伤”,这都体现了儒家讲求中正平和的“中庸之道”。
但我觉得以此来评价艺术作品却未必一定恰当,含蓄固然是一种美,但有的时候,酣畅淋漓的表达也是必不可少的。若不能展现人生的大喜大悲,一些艺术作品必定会失色不少。
以下是自己的观点:
我觉得孔子评价十分恰当。真正好作品应有度,跟做人情绪控制一样。
这是中国人的审美观。西方人也一样,但成熟的人和不成熟的人的审美是不一样的。
不成熟的容易走向毁灭,但不代表不美。
因为度,中庸,本身就给人带来美感。这样的作品容易流向通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