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世界上,除了到处都是食物链,还有到处都是的鄙视链。
鄙视这东西很值得玩味。每个人都憎恶被鄙视他人,每个人又都有意无意地鄙视他人。
钱钟书在《围城》里说:
“理学院的学生看不起工学院的,工学院的学生看不起文学院的,文学院的学生里外文系的看不起中文系的,中文系的看不起哲学系的,哲学系的看不起社会学系的,社会学系的看不起教育学系的,教育学系的学生没有学生可看不起,只好看不起系里的先生。”
这番调侃,足见鄙视链的泛滥。自古至今,长城内外,三教九流,甚至每个角落里都存在鄙视。富贵者鄙视普通人穷酸,倒被文人鄙视其一身铜臭。白丁呢,鄙视文人酸腐,反过来又被鄙视没文化。长得好看的,鄙视长得普通的。头脑精明的,鄙视老实巴交的……鄙视可不是单向的,而是双向甚至多向的。如此看来,人们卵足劲头往上爬也是有点鄙视心理作祟,只有站得够高,才能更好地俯视他人嘛。底层的呢,同样可以相互鄙视,站得不比你高,但我可以使劲儿踩你,用眼神,用言语,大到比学历工资,小到比身高鞋子,总能找到可以鄙视别人的点。
比如说,肤色。
我们都知道,白人鄙视黑人,这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文明发展到今天,这观念依然根深蒂固地存在很多人的心里,依然有很多白人自以为比黑人流着更高贵的血液,依然有很多黑人无辜地受着世界的冷眼。同样是阳光下的生命,同样是血肉筑就的生命,他们却一出生就烙着低贱的印记。在《绿皮车》里面,这种种族偏见可见一斑。
影片讲述了白人托尼临时成为黑人唐雪利的私人助理,协助其完成为期两个月的音乐巡演活动。黑人唐雪利是一个精通钢琴的天才音乐家,他身上有股庄严优雅的气质。而白人托尼靠打杂为生,他爱贪便宜,言行粗鲁,甚至有股流氓的地痞气。托尼本来是个种族歧视者,虽然身为社会底层人物,但在黑人面前仍然有股优越感,谁知却阴差阳错地成为了黑人的服务者。这种强烈反差给他的世界观带来冲击,也制造了许多喜感。两个人相遇相处,仿佛两个世界偶然冲撞,他们经历了各种内部矛盾与外部矛盾,渐渐地理解并接受对方的世界,学会欣赏对方,使彼此的生命都得到了升华。
影片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唐雪利在巡演期间受到的各种不公待遇。从南到北,他的演奏一如既往地受到了名流人士的欢迎,却依然无法获得常人应得的尊重,上一秒在台上,是鲜花掌声闪光灯;下一秒在台下,是冷眼不屑与歧视。在第一站,他演奏期间上洗手间受到服务员阻拦,被对方告知只能用黑人专用的木箱子如厕,尽管他是演奏会的主角。在西装店,他的随从托尼受到了店员点头哈腰的欢迎,而他却被忽略不见,试衣服更是受到了店员的阻止。在酒吧,他受到几个白人欺侮,被打得鼻肿眼青,被强迫去洗厕所。在风雪交加的夜晚,受到白人警察吆喝、强行在雨中检查身份,并且被关入监狱,在狱中,又受到警察的辱骂……在这些事迹中,白人自以为高贵却不断地展示自身的野蛮、残暴;唐雪利不断地受到侵犯,却始终隐忍地维护自己的尊严。两者的对比让人充分领会到,种族无贵贱,只有灵魂有高贵低贱之分。
《绿皮车》只有灵魂,可分三六九等白人托尼作为两者之间的纽带,则是另一面镜子。他不像其他白人一样高高在上冷漠无情,也不像唐雪利一样优雅自尊讲究道德,他是真正活在真实里的人,开心就大笑,不平就打人,捡到宝石会悄悄放入自己口袋,言行举止放诞不羁……他是一个温暖的人,是不受世俗影响的人,是内心真正无贵贱的人。也可以说,这是另一种“高贵”,更从侧面抨击了世人的势利。
唐雪利作为影片的灵魂人物,是一个孤独的人,也是一个矛盾体。他身处上流社会却时时受到白人的歧视,身为黑人却不与同胞为伍;他心怀大爱却又独立不群;他致力于改变世俗偏见,却又无意识地带有偏见。从一开始出场,他的座位与他的姿态,都在刻意显示他的高贵优越。他讲究言行举止,从来不吃穷人吃的炸鸡,不允许托尼贪小便宜,不允许托尼趴在地上跟黑人玩赌博,甚至斥责托尼为了维护他而打架……他端着优雅的架子,是在刻意维护自己的尊严,这恰恰说明,他受到了世俗的影响,他的内心存在贵贱之分。与托尼的相处中,他渐渐接受托尼的粗俗平庸,进而成为患难之交,则体现出他灵魂的升华。放下架子,接纳他人,也就是接纳自己。影片到最后,面对禁止在演出的酒店用餐时,他终于不再是隐忍让步,而是冲破规则,破坏演出合同离开酒店,与托尼一路返回原点,这是他彻底的爆发,是对种族歧视的强力抵抗,是对个人尊严的坚决维护。这里,体现的是一个人自身变得完满的过程。
有人身居高处,内心却锈迹斑斑;有人出于淤泥,内心却高贵洁净;有人光鲜美丽,内心却残忍丑陋;有人其貌不扬,内心却温柔如月。如此可见,这个世界上无任何理由可以鄙视他人。人人生而平等,只有灵魂,可分三六九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