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读书笔记:《清华园日记》季羡林

读书笔记:《清华园日记》季羡林

作者: 漫游在云海的鲸鱼 | 来源:发表于2021-02-28 21:19 被阅读0次

    【原创】求知若渴,虚心若愚。

    【评分】⭐️

    【微信公众号:漫游在云海的鲸鱼】支持复制粘贴读书笔记

    目录

    • 引言
    • 小学记忆
    • 难忘中学
    • 清华学子
    • 点评

    引言

    我写日记,有感即发,文不加点,速度极快,从文字上来看,有时难免有披头散发之感,却有一种真情流贯其中,与那种峨冠博带式的文章迥异其趣。我爱上了这些粗糙但却自然无雕饰的东西。

    在过去,奉献日记有两种做法:一种是把日记全文抄出,像别的书稿那样,交出版社排印出版。把原文中的错字、别字都加以改正,漏掉的则加以补充。换句话说,就是稍稍涂点脂抹点粉,穿着整齐,然后出台亮相;另一种做法是把原文照相影印,错别字无法改,漏掉的字无法填,这就等于赤条条地走上舞台,对作者是有些不利的。我经过反复考虑,决定采用后者,目的是向读者献上一份真诚。


    小学记忆

    上课时,不是玩儿小动作,就是不专心致志地听老师讲,脑袋里不知道在想些什么,常常走神儿,斜眼看到教室窗外四时景色的变化:春天繁花似锦,夏天绿柳成荫,秋天风卷落叶,冬天白雪皑皑。旧日有一首诗:“春天不是读书天,夏日迟迟正好眠,秋有蚊虫冬有雪,收拾书包好过年”,可以为我写照。


    难忘中学

    发作文簿的时候,看到杜老师在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字,等于他重新写了一篇文章。他的批语是:“要作花样文章,非多记古典不可。”短短一句话,可以说是正击中了我的要害。看到了杜老师批改的作文,我心中又是惭愧,又是高兴。惭愧的原因,用不着说;高兴的原因则是杜老师已年届花甲竟不嫌麻烦这样修改我的文章,我焉得不高兴呢?

    我原来的想法是,中学毕业后,当上一个小职员,抢到一只饭碗,浑浑噩噩地、甚至窝窝囊囊地过上一辈子算了。我只是一条小蛇,从来没有幻想成为一条大龙。这一次表彰却改变了我的想法:自己即使不是一条大龙,也决不是一条平庸的小蛇。最明显的例证是几年以后我到北京来报考大学的情况。当时北京的大学五花八门,鱼龙混杂,有的从几十个报考者中选一人,而有的则是来者不拒,因为多一个学生就多一份学费。从山东来的几十名学员中大都报考六七个大学,我则信心十足地只报考了北大和清华。这同小学毕业时不敢报考一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好像我变了一个人。


    清华学子

    他的著作《文艺心理学》还没有出版,也没有讲义。他只是口讲,我们笔记。孟实先生的口才并不好,他不属于能言善辩一流,而且还似乎有点儿怕学生,讲课时眼睛总是往上翻,看着天花板上的某一个地方,不敢瞪着眼睛看学生。可他一句废话也不说,慢条斯理,操着安徽乡音很重的蓝青官话,讲着并不太容易理解的深奥玄虚的美学道理,句句仿佛都能钻入学生心中。他显然同鲁迅先生所说的那一类,在外国把老子或庄子写成论文让洋人吓了一跳,回国后却偏又讲康德、黑格尔的教授,完全不可相提并论。他深通西方哲学和当时在西方流行的美学流派,而对中国旧的诗词又极娴熟。所以在课堂上引东证西或引西证东,触类旁通,头头是道,毫无牵强之处。我觉得,这才是真正的比较文学,比较诗学。这样的本领,在当时是凤毛麟角,到了今天,也不多见。


    点评

    的确很真实,让人们意识到了大师也是由平凡人成长而来,想来倘若我们来写日记的话大概也是平凡至极的事件。

    清华园里彼此交往的都是极有才气之人,让我感受到了自己的平庸和无可奈何,这点让我感到内心很痛,我也想能结交到这种程度的朋友呀,我也想让自己的眼界更开阔一点呀。

    没有读完就放弃这本书了,因为内容毫无文学性,只是一个大师的年轻气盛时候的碎碎念而已,没有启发性,不值得我浪费自己的生命去阅读,何况每出现一个人都会有一段介绍,让全书显得冗长琐碎,连读点趣闻轶事的兴致都给我浇没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清华园日记》季羡林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kynf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