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马老师发了两个问题跟我讨论,一是关于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二是关于教育的一些感受。
我的回答——
“对于个人接受教育的目的——首先,我觉得婴幼儿乃至初高中的孩子接受教育相对来说都是比较被动的,如满三岁该上幼儿园了,然后再像爬阶梯似的一级一级往上升(小学→中学→高中),其目的就是家长希望孩子接受教育,学知识学文化让孩子有教养,为孩子的成长做铺垫。其次,到了大学乃至成人之后的接受教育有更多的自主性,比如孩子准备读大学一般都会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成人在面对自己感兴趣的领域或者因为工作的需要也会选择主动接受教育,其目的是为了成就更好的自己。
在教育领域中的深切体会——其实我的工作时间不长,也才将近两年,只是因为我接触的孩子有其特殊性(听障儿童),所以有些体会比较深刻。我们的康复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不会因为家长的焦虑而变得突飞猛进,家长需要有足够的耐心静待花开。另外我们对于孩子的爱与用心,孩子真的会感受到的,尽管ta可能说不出来,但ta的一些行为会让你明白——老师,我也很爱你。
简单来说,我个人觉得对于教育除了基本的教学能力与教学水平,可能更多的是需要老师对孩子那种发自内心的爱、鼓励与包容!”
后面老师回复之后也谈了一些她的看法,问题简单,答案不一,但我们有个一致的观点就是对孩子的爱的滋养是融入到教育的始终。
老师毕竟不能只是传授知识的工具。
……
打卡——
乐游原
唐 白居易
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