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2332990/ad142f40ef8de0f5.jpg)
曾多次看见中学生的议论文中出现这么一句名人名言:天才是1%的灵感加上99%的汗水。这是大发明家爱迪生的名言,同学想用这句话来论证“勤奋”的观点,老师一看这句话肯定就得为考生加几分,它的确是个很好的论据,可它还有后文——但那1%的灵感是最重要的,甚至比那99%的汗水都要重要。
这后文并不是凭空编出来否定“天才”的,而是爱迪生的原话。
断章取义应该是个贬义词,指不顾全篇文章或谈话的内容,孤立地取其中的一段或一句的意思。用这个词来形容我们对待那句妇孺皆知的至理名言的态度,是再合适不过的了。我们中学生都是做学问的,需要有一种严谨的治学态度,要敢于去怀疑。难道勤奋的傻子也能成为天才?我们肯定会有这样或那样的疑问,但是偏偏不去怀疑,把疑问藏在心里,恐怕在自己永远也不能明白的同时,还会流毒甚广。
像这样断章取义的例子不胜枚举。一般的情侣、哥们,都会去追求相濡以沫的境界,殊不知思想家庄子是这样说的: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如果加上后文,就变成了两人互相扶持不如彼此相忘,这与我们曲解的意思可是大大相反啊!
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这句话通常是旧社会阶级压迫的铁证,可在把它放回到原文中“国君抚式,大夫下之。大夫抚式,士下之。礼不下庶人,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这是讲一般乘车礼仪。两车相遇,要相互表示敬意。上级遇到下级,不用下车,但要扶着车前横木,点头行礼;下级遇到上级,就要下车行礼;至于庶人,在先秦人看来,他没有当官食禄,就不必行这套礼数。这和现代公司礼仪只能约束公司内部是一样的。“刑不上大夫,刑人不在君侧。”这是讲对违反乘车礼仪者的处理。对于违反乘车礼仪的下级,如果级别是大夫,国君就不能用刑罚羞辱;国君也不能带着行刑者在身边恐吓下级行礼。也就是说上级不能暴力逼迫下级对上级礼貌。现代公司不也讲要人性化管理,老板对经理层要客气吗?“兵车不式,武车绥旌,德车结旌。”这是讲特殊情况下乘车礼仪的变通。
仅这几个例子就可以看出我们断章取义的东西可真是不少,往往会使原话的意思相反。虽然这些被我们曲解的东西可能已经深化到我们的思想里,但是我们需要给作者一个交待。正如后人误解了我们的一些话一样,本来是褒义词,却被翻译成了贬义词,我们能够死而瞑目么?我们能够甘心我们留下的东西被断章取义而变臭变烂么?
所以,我们要还世人一个真相,还作者一个清白,不能让流毒污染我们的后代,不能让断章取义影响到我们的后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