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对于人生真谛的诠释,大都言简意赅,惜墨如金。正如,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人生真意正在于此,心中所想所愿敢于真诚示人,有所言有所不言。王国维的人生三境界与此有异曲同工之妙。
《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我上高楼眺望所见的是更为萧飒的秋光:西风黄叶,山阔水长,案书何达?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清晰的目标,登高望远,瞰查路径,了解事物概貌。“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仅言与此,也不过是识文断字。《诗》曰:“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更见证了诗人之忧生也。王国维生活的年代,正是近代史上各种政治势力、学术思潮、人生理念大冲突、大裂变、大融合的时代。他“体素羸弱,性复忧郁。”多病的人生遭逢多难的时代,“忧生”和“忧世”一齐积压着他,驱策着他不断地去解索人生的困惑,追寻人生的真谛,让心灵回归宁静平和。而“无邪”纯净的思想正与此不谋而合。
《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伊”可以是《蒹葭》中参差荇菜、蒙蒙白露中出尘脱俗的窈窕淑女,也可以是《李延年歌》中“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的绝世佳人。而将“伊”字理解为词人所追求的理想和毕生从事的事业,亦无不可。王国维则别有用心,以此两句来比喻成大事业,大学问者,不是轻而易举、唾手可得的。需如《孔雀东南飞》中所言:“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待自己热爱的事业如待知音,坚定初心,求得始终;“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不离不弃,誓死相随;“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废寝忘食,孜孜不倦。三者兼具,直至人瘦带宽也未曾有悔意。如《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人间词话》中的人生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也就是王国维眼中的人生最高境界。李白斗酒诗百篇,曹操吟诗作对:“对酒当歌,人生几何”,长歌当哭,悲歌当泣,狂醉似醒,繁华销尽,浮躁渐去。饮酒入奇境:“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时的酒已不再是酒的实体,已然是一种精神象征。诗人酝酿于醇酒之中的悠悠远意在于做学问、成大事业者,必要达到第三境界,必须专注专一、反复探寻,才能够融会贯通、有所作为。这在《诗》中亦有明证:“鼓钟于宫,声闻于外;鹤鸣九皋,声闻于天。苟能修身,何患不荣?”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以上人生三境界。“思无邪”不可不谓之灵魂。思想纯正,才能在三境界中游刃有余。最终扶摇而上九万里,“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