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书电影
这位导演用一日三餐,道出人类发展历史的真相

这位导演用一日三餐,道出人类发展历史的真相

作者: 继锋非 | 来源:发表于2019-02-14 12:58 被阅读15次

秃顶男走进房间,灰白的墙上画了很多线条,似乎是一种记号。桌子上是吃剩的食物残渣与餐盒,秃顶男将它们全扫到了地上。对面正坐着一个神情严肃的男人,穿西装戴着眼镜,胸口前面还有一块指示牌。秃顶男似乎眼神不好,只能从胸口拿出眼镜仔细上前端详。

指示牌第一条,这是一个可以提供食物的机器人,给三枚硬币便可以得到美味的早餐。秃顶男拿出一堆硬币挑出三个,却不知道怎么给到机器人,于是看了指示牌第二条,捏住机器人鼻子,待其无法呼吸时便会张开嘴巴,拉出舌头,投入硬币,再用手指戳眼球即可。如此照做之后,眼镜男的肚子敞开,露出简单的机械结构,升降机从里面升起,热狗牛奶面包自动的滑到了秃顶男的面前。再敲击眼镜男的下巴,刀叉便从他两个耳朵内伸了出来。

敲击眼镜男的下巴,刀叉从耳朵内伸了出来

秃顶男用这刀叉快速的享用完早餐,按照指示牌显示,踢了下眼镜男的膝盖,餐巾就跑了出来。刚取出餐巾擦完嘴,突然就像是机器人短路了一般,秃顶男手脚僵硬,昏睡了过去。与此同时,对面的眼镜男站了起来,伸展手臂,将指示牌取下挂到了秃顶男脖子上,再到墙上画上记号,开门走了出去。

墙上的记号,四竖一横是为五

就这样,秃顶男成了代替之前那位眼镜男的食物机器人,等待着下一位食客的到来。

下一位来这房间吃饭的是个大胡子,同样的放三枚硬币到秃顶男的舌头上早餐便会升起。而那份早餐,正是秃顶男刚吃下的热狗,牛奶和面包。大胡子大口吞下热狗,喝光牛奶,擦完嘴,便又成了机器人的模样昏睡过去,与此同时,刚刚还是机器人的秃顶男也醒了,伸展活动手臂,将指示牌挂到大胡子的脖子上,再到墙上记上一笔后开门走了出去。

这时我们看到门外,无数的食客排起长龙,等待着进入房间享用早餐......

排队等待享用早餐的食客

大幕拉起,一堆美食的蒙太奇剪切转场,第一幕结束。这便是1993年的短片《食物》的第一幕--早餐。通过几分钟的叙述,我们似乎从里面看到了一个秩序井然,人人平等的理想社会。不管是贫穷或者富有,地位高低,都用同样的价格吃同样的食物,没有阶级落差,像是柏拉图描述的理想国一般。

但事实却是每个来这里的食客,由此至终都没有创造,没有想象,没有疑问,就算有,也是照着指示牌做就行了。人们麻木不仁,就像是个机器人一般,看似每个人都吃了一跟热狗,一杯牛奶,一块面包,但其实房间就只有一份早餐,来这里的人空着肚子进来,又空着肚子出去,留下的只有一堆的垃圾,墙上的记号,还他们花出去的硬币。

《管理学》一书中,亚当斯密曾提出“经济人”的观点,他把工人看作是会说话的机器,只能按照管理人员的决定,命令进行劳动,在体力和技能上受到最大限度的压榨。不知道导演是否在讽刺这个体系呢,还是在诉说着那个年代--1992年。电影制作之时正直苏联解体,东欧地区四处进行经济改革,人就像自动贩卖机—成为机器,赚到钱,得到活力,再消费,继续当机器工作,周而复始,生活就这样被规范化和机械化,这是导演身处的那个时代,不知道是否又印证了社会工业化发展的未来,印证了我们现在所处这个时代,这个社会呢?

这背后的隐喻暂且不再深挖,毕竟一万个莎士比亚就有一万个哈利波特,对吧。要想找出电影真正表达的,我们还得从作者开始说起,获奖无数的天才导演--杨·史云梅耶。

杨·史云梅耶(JanSvankmajer)

史云梅耶出生于捷克的布拉格,也是卡夫卡老乡,身处在那个动荡不堪和专制统治压制下的捷克斯洛伐克,学生时代便钟爱超现实主义的表现手法。讽刺的是,比起靓丽光鲜的好莱坞电影,他镜头下的那些荒诞情节,反而更直接更加赤裸裸的展现出了人类社会的原始形态。

他曾说:“看我的电影不需要说明书,我的作品有不少意义,我宁愿观众用自己主动的象征主义去解读。就好像心理分析那样,人总有私自的秘密。没有这秘密,就没有艺术。”看他的电影如同探寻宝藏一般,总能引发一些观众独立的思考。

不过既然是超现实主义,观看时不要限制自己的想象力,情节尽管荒诞,但终究有迹可循,就像《变形记》里的格力高,你永远都想不到,他为什么会突然间变成了一只甲虫。

回归《食物》这部短 片,第一幕早餐结束,开始第二幕--午餐。

我们暂且称为西装男与流浪汉

西装革履的先生和不修边幅的流浪汉模样的男子在餐桌两头,他们招手叫服务员点餐却没人理他们。流浪汉肚子饿的不行,开始把餐桌上的花拿起来吃了,对面的西装男一脸不屑的看着他,把方巾围在脖子上,开始用刀叉斯文的吃起花来,流浪汉想学西装男用刀叉斯文的吃花,却始终学不会。

来自西装男的不屑

吃完花,西装男把方巾也切来吃了,流浪汉也学着切自己手帕来吃,脏兮兮的手帕却怎么也切不开,于是直接整块塞到嘴里吃了。吃完这些,肚子还是很饿,服务员还是没有理他们。

西装男只能把鞋子脱了切来吃,叉子卷起鞋带如同卷意大利面一般,对界流浪汉也想学,可惜学不会,只能整个吞下。

之后他们又把自己穿的戴的都吃光了,吃的一丝不挂,还是很饿,服务员还是没理他们。

他们只能把餐盘,桌布,桌子都吃光了,最后只剩一人一幅刀叉,两人互相看着对方,西装男先把刀叉放进了嘴里,流浪汉也学着把刀叉一口吞了下去。结果西装男微微一笑,原来他并未吃下刀叉,又从口中又拿了出来,往流浪汉身边扑去......

拥有刀叉的西装男邪魅一笑

这是《食物》的第二幕,开始将视角缩放到两个人身上。西装男显然对资源和工具更具主动,流浪汉组只能拙劣模仿,最终还把自己来赖以为生的工具(刀叉)给败光了,只能任拥有刀叉的西装男吃掉了。从衣着光鲜到赤身裸体,两人在资源匮乏之时舍弃了文明的外衣,甚至在最后也舍弃了人性。不知道鲁迅说的那个“吃人的社会”,是否也是如此呢?

午餐过后,开始了《食物》的第三幕--晚餐。

一个光头男人在琳琅满目的餐桌上为食物加上美味的酱料和腌菜,之后再给自己木质的手放上叉子用钉子钉上固定,便开始享用美味的晚餐。镜头一转,我们才发现,原来他吃的是自己的手。(所以左手是木头做的吗...)

光头木制的左手

接着是足球运动员在吃自己的腿,女人在吃自己的乳房,肥胖的男人在吃自己的下体,镜头转过来,他便把手捂住,不给观众看。

这就是《食物》的第三幕,晚餐。镜头是更现代的更加光鲜亮丽的餐桌,人们不止要给自己填饱肚子,还要求要吃的好,追求幸福感,有了追求,便产生欲望,而为了达成欲望,总得舍弃一些东西,正如光头舍弃自己的左手(左手上有结婚戒指),足球运动员舍弃了腿,女人舍弃乳房,男人舍弃下体,在自我幸福感达成时又进行着自我毁灭。

人类从猿猴进化成人,经过数千年的学习进化,学会了控制本能和伪装自己,制造了文明,发明了幸福。而导演剥去了这层光鲜的外衣,用一日三餐,展示人类在不同的社会制度下如何进行资源分配和满足自我欲望的--早餐是僵化的循规蹈矩,中餐是不公的弱肉强食,晚餐是麻木的自我戕害。

从早餐到晚餐,从人人平均到阶级剥削再到自我消亡。导演始终对人类社会的发展保持着悲观的态度,社会从来是弱肉强食的,要么吃人,要么被人吃,又或者吃自己,这样的社会,你会怎么选择呢?导演没有给出答案,始终作为旁观者冷眼相看。但你要问我的答案是什么,我会和你说:

“尽管社会压抑,尽管未来无期,尽管真相荒诞。尽管我们永不会相见,还是祝你早餐,午餐,晚餐,用餐愉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这位导演用一日三餐,道出人类发展历史的真相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fee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