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单休的周末,晴空万里,却拉上窗帘挡住明媚阳光,躺在房间胡思乱想。
下午看了一本新的有些年代感的书《神奇的情感力量》,是离职的同事留给我的,她现在从事自己喜欢的幼儿教育工作,前两天偶然间微信聊了几句,她告诉我说因为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每天都拥有着心满意足的成就感。
很羡慕,倚着情怀理想工作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成年人的世界里有着太多的事与愿违,少之又少的人能够在自己的工作中获得心满意足的价值感,几乎都被琐碎重复的工作消耗心力,时间连轴转,渐渐选择妥协,满足于平凡安稳的状态。
2
《神奇的情感力量》是一本宣扬基督教的书,原本纯真的主人公在现实中受尽欺辱与磨难,流落异乡几次差点死于非命后。信任崩塌的他心性逐渐改变,他开始反抗,变得残暴、冷漠,用暴力抵抗欺压,沉浸在报复的屠戮与仇恨中,却过得越来越沉重,我无从获得内心的祥和平静。最终他受到耶稣的点化,用爱与善救赎了自我拯救世人,成为受人景仰敬重的圣人。
书中的细节处有些玄幻,传递的至善至美理念读起来有些过于理想主义式的乌托邦,却让我心向往之。
红黄蓝事件至今一直甚嚣尘上,我看到了群众的愤怒与恐惧,却也感受到身边人习以为常的无视与冷漠。
盛世之下,一件又一件的魔鬼事件刷新人的三观,前段时间幼儿园暴力事件风波尚未平息,在首都城中,居然又发生这样恶劣的性侵幼儿事件,魔鬼肆意作恶,人间宛如炼狱。
我们原有的牢固认知一次次受到动摇,人间的魔鬼竟然能歹毒到如此地步,不愿置信的愤怒与惶恐后,却悲哀的渐渐树立了见怪不怪的无视思维。
所以,很多人回避朋友圈漫天席卷的文章,茶余饭后也拒绝讨论这个沉重话题。
信息化时代,恶劣事件的传播之广泛迅速,但是再爆炸性的新闻也会逐一湮没在时间的浪潮里,热度退了以后,人间秩序照常,善恶依然交织,明暗仍旧辅生。
乎格吉列图冤案、云南游客被施暴毁容事件、辱母案、江歌刘鑫案……
此起彼伏的丑恶事件在人的心中留下痕迹,我们似乎越来越再难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与美好。
3
但事实确实如此吗?其实不然。
恶性事件有着充分的噱头,在这个商业价值主导的社会,媒体难免会争相采集热点、编辑信息曝光。
而那些弥漫在各个角落里的真善美,却因为它们是人性最原始的品性,也就不足为奇。
所以,跳水救人的普通人、合力接住高层楼坠落儿童的保安、扎根深山数十年教书育人的支教老师、火海舍己救人的英雄……这些社会里屡见不鲜的真善美只是在主流媒体新闻版面一闪而过,对善的宣扬褒奖永远敌不过恶的突然横亘、泛滥。
人人尽知红黄蓝,满屏的罪恶暴力虐杀,却显有人问津感动中国的好人好事,善与爱的声音零星又微弱。
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英雄坟冢无人问,戏子家事人人知。
信息化时代,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力至关重要,而当前媒体呈现的主体趋势却是偏好收视收听率、曝光率、点击率,偏离了本该宣扬真善美、协调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的责任。
负能量宛如精神瘟疫,传播速度快、范围广、影响久而深。
而正能量在人的意识里却云淡风轻,雁过无痕。
这不应该是个被商业价值主导价值观念的社会,这样未免太片面化,也是十足令人悲哀的。
4
这两天朋友圈也流传着一个窝心动人的小视频,百雀羚的广告《有人偷偷爱着你》。
沮丧绝望的年轻女孩受到陌生人的关怀鼓舞;冷漠拒绝卖杂志的报刊亭大叔其实是为了防止女孩被扒;拍下醉酒女孩照片的男子是为了向民警告知具体情况;拦路的交警,只是友善帮助小伙关掉加油盖避免安全隐患;看似凶神恶煞的豪车司机巧妙化解与老摊贩的碰撞冲突;电梯超重落寞退回的外卖员得到好心大哥的帮助得以及时送餐。
视频画面里,每个人脸上都闪烁着会心真挚的微笑。
我喜欢这样温馨又感动的反转故事,那些的小而微的善举,源自于生活,在现实世界里也是切实存在着的。
所以,我仍愿意相信这个世界的善意与美好,也愿意透过铺天盖地的片面负面信息,看到传递在人间的温暖与爱,让我于平凡往复的疲累生活里获得心灵休憩与力量。
也愿更多人不对这个世界失望,能够一如既往的感受爱相信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