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一篇文章,主旨是读书好,好好读书对一个孩子很重要。
文章例举了作者身边以及名人读书成功的例子,但读书是什么?
其实,很多人都知道读书是好的,但是,读书不等于阅读,这个概念不能混淆。
好的阅读习惯的培养,对孩子的一生来说,都是财富。
读书是什么?是泛化的行为的总和。
会读书的人,阅读能力不会差,但反之呢?不能反之,因为,能力这个东西,是在不断提高的。
儿童时期的好习惯自然重要,但是,我个人认为,好的阅读习惯要匹配思考习惯以及表达习惯。
也就是说,会读书,还要把书读厚,再读薄,这个行为不是量化的数字,而是把读书这件事从开始到结束,做到(达到)一个有循环的闭合状态。如此,孩子才能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获从而有所得。
但是,孩子是白纸状态的时候,是不太可能做到(达到)这种循环的,所以,父母在其中的作用,才是导致孩子会不会读书,能不能读书的关键。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文章都是在宣传读书的重要性,但很少有人在意父母(我)需要用心陪伴、培养孩子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如此,文章推崇的读书好,很多人读完了,但却成了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尴尬局面。
关于读书,我们不能把少数人的成功,以一个结果定义一个行为的复制必然会约等于成功。
众所周知,当下的孩子,对于阅读,大部分都不是从兴趣开始的,而是从任务开始的。
很多孩子听从父母的安排,启动复制按钮的时候,其结果已经注定。行为主导结果的核心要素并不是目标,而是兴趣爱好!是为什么?怎么办?我要办。
大部分人之所以成为了普通人,缺的不是行为复制能力,而是一个复制了行为后的开始、闭合循环的能力——为什么开始——开始是为了什么——到达是为了什么——为什么会到达?
成功的人之所以成功,一部分是坚持一部分是方法,还有一部分是兴趣爱好,当我们单纯地复制一个行为,不去思考这个行为背后的潜在动力,其结果自然只是复制,很难达到被复制的那个结果。
作为孩子,在面对阅读这件事时,看向的是父母,父母的行为习惯以及价值观念,对孩子的影响是最重要的。
读书,是一个人一生都需要不断重复的一个习惯;阅读,是帮助这个行为习惯达到某些目的的具体行为。在一个具体的目标里,阅读是桨,读书是你心中坚定的那个方向,只有方向具象,桨的力量才能划出理想的水花,助我们到达理想的远方!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