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传摘录(二)

作者: 温雯二雅 | 来源:发表于2018-12-01 15:58 被阅读158次

    作者:黄梓晴

    卷二

    *由那些诗函之中,我们可以发现,初登宦途时,苏东坡是多么心神不安。

    *苏东坡的麻烦就在看不出别人的短处。

    *因为他深信,不但是神灵,即使是妖魔鬼怪,也得对他那义正词严的攻击顺服,所以他有所恃而无恐。他痛恨一切悖乎情理的事,甚至妖魔鬼怪也得对他的所作所为,要能判别何者为是何者为非。

    *在他一生之中,他只写了七篇墓志铭......几年之后,他也为陈太守写了一篇。除去他为司马光写的那篇之外,这篇算是最长的。因为东坡和那位陈太守,最后彼此都对对方十分敬仰。

    *王安石是个怪人,思想人品都异乎寻常......他又是一个不实际的理想主义者。

    *司马光也卧床病重,那时他以宰相的地位发出的最后一道命令是:“王安石为人并不甚坏。其过端在刚愎自用。死后朝廷应以优礼葬之。”

    *以天真快活的心情,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将心中之所感,尽情歌唱出来。可是这样忧虑愤怒的诗歌触怒了权要,终于给他招惹了灾祸。

    *苏东坡点头说:“这就是我之所短。也行我生来就太相信人,不管我是跟谁说话,我都是畅所欲言。”

    *东坡则轻快、开阔、好辩、天真、不顾后果。......而东坡之直言无隐,玩笑戏谑,则使人害怕。

    *因为从现在起,他就成为政治风暴中的海燕,直到他去世,都不会再在一个地方安安静静渡过三年以上的时光。

    *杭州像是苏东坡的第二故乡,不只是杭州的山林湖海之美,也非只是由于杭州繁华的街道,闳壮的庙宇,也是由于他和杭州人的感情融洽,由于他一生最快活的日子是在杭州度过的。

    *这些逸事中总是说这位和尚斗智胜过了苏东坡这位诗人。我疑心这些故事都是佛印自己编的。

    *苏夫人用了好几年的功夫才摸清楚丈夫性格,那是多方面的个性,既是乐天达观随遇而安,可是有时又激烈而固执。

    *他对人生了解得太透彻,也对生活太珍惜,自然不愿把生活完全消耗于醇酒妇人之间。

    *可是在表面的嬉笑欢乐之下,在筵席上的戏谑打趣之下,却是一片不安、失望、忧伤,甚至恐惧的气氛。

    *只有苏东坡不够圆滑。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应当不应当不顾后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这是一个问题。也许苏东坡从来没想过这个问题。所以,他一边写令人心旷神怡可惊可喜的田园诗,同时也写乡间并不那么美丽的诗。他若不是疯狂得不顾利害,便是义愤填膺不能自制。他知道他的诗很快就会传到京师,但是他却毫不在乎。

    *《水调歌头》是熙宁九年(一〇七六)在密州时作的。

    *后来,他在被迫之下,暂时退隐,在政坛上韬光养晦,此后,一个充实、完满、练达、活跃、忠贞的苏东坡出现了,这才是我们所知道、百姓所爱戴的苏东坡,也是温和诙谐、百姓的友人兼战士的苏东坡——一个具有伟大人格的伟大人物。

    *苏东坡到任三个月之后,洪水到了徐州。王安石以前曾设法疏浚过黄河水道,但是空花了五百万缗,工程竟归失败,负责工程的人畏罪自尽。

    *富有之家纷纷逃难,苏东坡在城门口劝阻他们,以免引起人心惊惶。他说:“我不走,你们最好也不要走。”

    *有些小事,很容易做,只要人想到去做,但是只有苏东坡肯去做。

    *那时,苏东坡为整个学术界所爱戴,所尊敬,所景仰。......只因为他深得众望,他之被捕与审判才轰动一时。

    *苏东坡在对方大部分指控上,都坦白承认在诗中批评新政,自然有愤怒之感、失望之声,足以表明自己对当道的苛酷批评,罪有应得。

    *平生文字为吾累,此去声名不厌低。

    塞上纵归他日马,城东不斗少年鸡。

    写完这首诗,苏东坡掷笔笑道:“我真是不可救药!”

    浅谈儒佛思想之碰撞对壮年苏东坡的影响

      一直深植在苏东坡心中的是儒家思想,它要求人们入世,对君主忠诚,对祖辈尊敬,对人民热爱。所以苏东坡自走上官途,不断向神宗进谏忠言,所到之地,百姓与他融洽和睦,能够安居乐业,天灾降临,苏东坡尽其全力为百姓祈求,为百姓带去福祉。可是如此忠君爱民的苏东坡,却被朝廷中的小人屡屡算计,不断被排挤、贬谪,沉重的打击,使苏东坡认清了朝廷的黑暗,使他收敛“几乎赤子般的狂放不羁”却也动摇了苏东坡心中的儒思。他开始陷入沉思,不安、迷惘、恐惧,“在看见人民陷于水深火热之中,这时应当不应当不顾后果,坦率表示自己的感慨,这是一个问题”,这时,佛家的出现似乎稍稍解救了被缚住的苏东坡。“色即是空”,佛家的理念,是说人所看到的事物,包括人本身,终归是虚无的。照此说来,人们可以不管身边尽知的一切,而自由无束的活。可是苏东坡心中的儒家思想出来了,它不允许这样,苏东坡生而为人,他有极好的悟性,可是他不能脱离了世界而活,朝廷的黑暗,人间的不满,苏东坡必须要面对,并且必须以自己的力量自我突围。儒佛思想的碰撞,苏东坡深受其染,他做到了。以至于他的乐观豁达到了常人不可及的境界。他不需归隐,不必避世,他把自己投身于自然,做一介农夫,依然与民同乐,依然对君主忠心耿耿,心中对新政的不满失望之火难能熄灭,但苏东坡没有一句放弃国主的话。

    然而苏东坡活的越洒脱,他的敌人,越是瘙痒难耐,他们拼命的要把东坡置之于死地,这是儒佛思想一体给他带来的磨难。可苏东坡心中类似信仰的东西,让度过了劫难,他脱茧而重生,变得乐观老练,温和从容,也不改他的豪放不顾一切。

    苏东坡不得不说是个神奇的人物,把儒佛思想完美的融合之后,实现自我的超脱,在敌人面前达到自我绽放。

    苏东坡传摘录(二)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苏东坡传摘录(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krc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