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时为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和老婆(老公)互说狠话,彼此伤害;本想去引导和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结果却是怒气冲天,变成了毫无意义的说教;和同事讨论一个议题,最后却发现双方不在一个频道,鸡同鸭讲,不欢而散。不知道你的生活中有没有过这些现象,我常常为此苦恼不已。
在《沟通的艺术》(作者:阿德勒和普罗科特)这本书中,我找到了很多问题的答案。
本书分为三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向内看,主要关注和自我有关的沟通因素,包括自我在沟通中的角色、知觉和情绪;第二部分是向外看,主要关注和沟通对象有关的因素,包括语言、非语言和倾听;第三部分是看人之间,主要关注关系层面,涵盖了关系、沟通气氛和冲突。
纵观本书的结构和内容安排,结合沟通的特点,作者就是想解答读者一个关心的话题:如何成为一个拥有良好沟通能力的人?
在这里,我将打破书中的结构,按照沟通的顺序以及需要关注的因素,进行一次重新的梳理。
定义
让我们先来清楚理解沟通的定义:参与者处于不同而又有所重叠的背景下,经由信息交换而建立关系。因此,沟通是一个双向交流的过程,需要双方的配合。好比跳舞一样,如果哪一方技能不足;或者两个都是技艺高超的舞者,但是一个跳华尔兹,另一个跳桑巴舞,都会导致不愉快。
目的
做任何一件事情,首先需要明确其目的,沟通亦不例外。是为了维持或增进彼此关系?或是为了获得新的知识?还是为了说服对方?一旦定下目的,所有的沟通行为和技巧,都应该围绕这个目的。而回顾我自己,会发现时常被情绪干扰,有时又被其他话题带偏跑题,最后导致事与愿违。
氛围
当一段气氛形成后,它就有了自己的生命轨迹,并且会螺旋式地发展——两人的交流会互相强化。因此,沟通之初,要尽量避免陷入负面的螺旋,建立积极的沟通气氛。如何建立积极的气氛?那就是,表达出对于对方的重视、肯定或者赞同(认同的部分)。原因是这样做可以屏蔽防卫机制,让彼此敞开心扉。
沟通
先来举一个沟通冲突的例子。
昨晚我给你发了那么多条微信,你每次都过很久才回,而且才三个字,太冷淡了吧,你在干嘛呢?你到底什么意思啊?
如何表达才算好的沟通?沟通的“话术”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1、不带情绪地描述行为;
2、提出至少一个解释;
3、表达说话者的感受;
4、描述情境的结果;
5、表明说话者的意图。
我们来看看运用这个“话术”表达后,上面的沟通冲突能否得到改善。
昨天晚上我发了好几条微信给你,你每条信息都隔20分钟才回,而且都只有三个字(客观地描述行为)。我觉得你可能是在见客户,总是看手机不太礼貌(提出站在对方立场的解释)。但是我每次发出信息后都会盯着手机等很久(描述结果),这会让我很失落,还会有点生气(表达感受)。我觉得下次你如果要有一段时间不方便回信息,是不是可以先提前跟我说一下,这样我不会心情不好,你也可以安心工作(表达合理意图)。
我们可以明显体会到,这样说话,除了让人感觉到非常善解人意,也没有委屈自己,表达出了自己的感受,最为关键的是,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案,达到了沟通的目的。
这里面有几个核心要素:
1、理性表达,而非情绪化。即便有情绪,可以用准确的词语表达出自己的感受,但是我们要清楚,应该对自己的情绪负责,而非一味认定是别人影响了我们的情绪。比如,不要说“你伤害了我”,而是说“你这么说,我觉得很受伤。”当我们指责他人时,会激发别人的防卫心理,引起冲突或敌对。
2、为什么要提出解释?目的是希望得到对方的确认,或者直接的阐述,让我们了解事情的真相,以免曲解对方或者造成误会,陷入不必要的争论。
3、客观中立表达事实,而不是个人意见或推论。比如:你忘记了我的生日。这是表达客观事实。但如果因此就说“你一点都不关心我”,那只能代表个人意见。也许对方忘记只是偶然,和是否关心没有内在联系。
4、不要无视良好倾听的重要性。西方有句名言:“上帝分配给人两只耳朵,而只给我们一张嘴巴。”就是告诉我们要少说多听。当然,倾听也有技巧,除了不过早评断,善于抓取说话人的核心思想外,实时恰当的反应和反馈是关键。
以上内容,是个人觉得对自己有启发和帮助的部分。分享出来,希望对大家也有所帮助。同时,也作为今后和他人沟通时的行动指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