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婚姻家庭篇婚姻育儿生活家
育儿笔记——陪孩子成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育儿笔记——陪孩子成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作者: lylawangyan | 来源:发表于2017-07-27 22:02 被阅读96次

    今天回北京的路上,跟几个朋友聊天,说到“熊孩子”各种问题的时候,各有各的头疼和焦虑。我建议父母要淡定的看孩子的表现,不要轻易贴标签,要站在孩子的角度来和孩子交流。我也认为为人父母要学习,读书,读好书是其中一个方法。还要有做笔记的习惯。我推荐了若干本我读过的觉得受益的,其中有著名心理医生李子勋的《陪孩子长大》。

    书里先讲父母在养孩子过程中遇到问题的案例,著者再用分析的行文来描述和解释。

    我在养育女儿乐乐的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有几点可以分享。

    1)温柔的坚持

    以前和乐乐有意见分歧的斗智斗勇中,总是从她眼泪开始,直到我耐心全失,用严厉的口吻强制结束分歧。我从这本书上看到“妈妈要温柔的坚持,只需要信息传达成功,孩子的变化就会有了”。

    乐乐幼儿园的时候曾病了一周多,她似乎很享受在家的生活,后来无论如何不想去上学。

    之后周一的早上眼睛睁开她就开始满怀委屈的流泪,表达不愿意去幼儿园的意愿,我一直忙自己洗漱穿衣,假装没看见她的眼泪。

    外婆是说乐乐身体已经恢复的差不多了,可以去幼儿园了,省得在家一直看电视。

    我想想也是,而且她有什么理由不去呢?

    但是她问我:妈妈,为什么一定要去呢?

    我就顾左右而言它:“幼儿园多好呀!有小朋友玩,还有小床睡,妈妈从来都没上过幼儿园呢”。

    但是说老实话,当时我也没想出来为什么一定要去的道理,她问我的时候我分析了一下:幼儿园有小朋友作伴,规律的饮食和活动,还不用一直看电视。那么去幼儿园肯定比在家好。

    我就这样,跟她磨了差不多一个小时,一直温柔的坚持着我的观点:今天必须去,因为你昨天答应妈妈今天去的。

    幼儿园门口,她的哭声在我耳边回荡,从左耳钻进去,又从右耳扩散出去:妈妈,我明天一定去,好不好?妈妈。。。。

    我侧头,微笑的告诉她:妈妈早早的就会来接你的。然后把她交到老师手中。

    2) 有所为有所不为

    书中一个妈妈问:我的孩子知错不改,经常偷偷的把幼儿园的东西拿回家,长大了会不会变成小偷?

    我也遇到过这样的情况,

    第一次,刚上中班的时候,她在幼儿园门口从口袋里拿出幼儿园的一个小玩具,说:这是我在地上捡的,我带回家给芭比好吗?

    我知道一定不是捡到的,只是她那段时间疯狂的迷恋芭比,不停给芭比搜集玩具,只要是小东西,适合给她的芭比,她都兴奋不已。

    我蹲下来告诉她:哦,这样啊,这个给芭比真是挺合适的,可是妈妈认为捡到的东西一定要送回去,或者放在原地,万一她的主人回来找不到怎么办?

    她很不情愿的送了回去。

    第二次,她改变了策略,到家之后才掏出来两个只比西瓜子大一点像小奶瓶的东西,并且跟我说:妈妈,这是我们老师送给我的。

    我心里七上八下,很乱,知道老师“送”她的可能性不大,可是我又有什么证据证明真的不是老师“送”她的呢?就算是她偷偷拿回来的,这样的行为不对,可是我没有应对的策略,我不敢胡乱的批评她,戳穿她,她的自尊无价。只能说:哦,你们老师真好。那你就先拿着吧,不想玩了再还给老师。

    我第二天求助网络,查到一篇育儿博客,上面说到这样的案例,专家建议要这样说:老师真好,送你东西,可是我认为老师是希望你在幼儿园里玩,一定不是拿回家玩的,否则下次别的小朋友就不能玩了。

    李子勋先生也是这么说,占有欲是人的天性,为了避免教育的困境,遇到这样的事情,要改译孩子的行为,往好的方面引导:孩子只是想把东西拿回家“玩”,而不是“彻底占有”。同时要注意两点,一是避免说孩子错了,更不能说“偷”这个字眼,在孩子纯净的世界里,她没有这样的概念;二是要在孩子改变的过程中及时的鼓励和表扬,使她好的意愿被强化。

    而且孩子这么做,是智力提升的表现,她在动脑筋,只是她不知道她的“技俩”在妈妈眼中非常幼稚。同时最最重要的一点也是,成人的万万不可用自己已经世俗化的观点去套在孩子身上。

    那次之后,乐乐的老师之后再也没有“送”过她任何东西,她也没有“捡”过任何东西。

    我从这事里认识到,教育孩子要有所为,有所不为。教育孩子是个难题,我的教育知识极其有限,而孩子的个性发展、心理状态我又怎么完全了解?在我不知道怎么处理的时候,先放着不管,不要急于下判断和结论。

    3) 单亲又何妨?

    李子勋先生一直在给单亲家庭打气,他的观念认为单亲家庭不一定会给孩子的心理发展带来影响。单亲虽然有不利的地方,比如这个社会宽容度还不够,以及主流文化仍然否定离婚,部分人对单亲孩子的歧视等等;而根据调查发现,事实上有些单亲家庭的孩子发展的比普通双亲家庭还要好。

    但是前提是单亲家庭要具备以下的条件,最多可以缺少一两项,否则难以缓冲:

    a) 单亲母亲必须是个成熟的人,个性独立、开朗、快乐,并且乐于关照自己的孩子;

    b) 母亲要有良好的社会身份与经济收入,住房要宽一些;

    c) 孩子成长的环境不歧视单亲家庭的孩子;

    d)离婚的父母彼此宽容,认同,没有抱怨、冷漠和隔绝;

    e) 有一个和睦的、扩大的亲友系统;(爷爷奶奶,姥姥姥爷,舅舅姨妈叔叔等)

    f) 离家的父亲要保持与孩子的接触,让孩子知道自己有父亲。而且要告诉离婚的父亲,在孩子5-9岁之间,要与保持孩子密切接触。让孩子感觉她实际上并没有失去什么,只是父母不在一起生活而已。

    以上的观点,是我决定离婚之前就做过的背景资料调查,我当时认为我至少符合5条。其他的不算很满足也不用太纠结。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育儿笔记——陪孩子成长要有所为有所不为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mtl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