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放假,回家。
上火车的前一晚,随手找了两本书,放在包包里,其中一本《霍金传》打算用来打发13个小时的旅途时光。
不知道为什么继《三体》之后,自己突然对科幻,对浩瀚宇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好吧,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现自己看书的种类,也在不断的变化。
高中时,疯狂的喜欢金庸的武侠小说,乃至于上课,老师在上面讲课,自己在下面读金庸。
然后,又是对历史类书籍疯狂迷恋,学校有一个小小的借阅室,里面相关书籍,经常去借阅。
上了大学,享受着和同宿舍人一起K歌,一起火锅的大学生活,看书的时光好像少了很多。
工作后,忙于工作上的事情,成年人的世界,总会有各种各样的事情,好久不曾细细品读一本书了。
02
提到霍金,我们大部分人的印象就是这是一位伟大的宇宙学家,研究着这个世界最难解的问题——宇宙黑洞。
同时他是一位残疾人,坐在轮椅上,全身瘫痪。仅用一根手指,借助电脑,与外界交流。
为什么这个世界最难解的宇宙问题,却是由一位连行走都不便,更没有去过太空的残疾人去研究,去发现?
这是看完本书,我一直困惑的问题。
书中介绍了霍金的童年——是快乐的。
他曾说过这么一句话“我出生于1942年1月8日,刚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周年纪念日,然而,我估计了一下,大约有20万个婴儿在同一天诞生。不知道其中有没有后来对天文学感兴趣的人。”
还介绍了霍金家庭里良好的氛围。他的父亲是一名医生,在医学方面刻苦钻研。这些都使霍金从小就具有探索和钻研精神。
但我感觉不仅仅是这些,书中说“每一天,他都在同疾病搏斗,但是心态上,他却永远是乐观向上的”
直到看到这句话,我想或许我明白了一些。
越是痛苦,越是绝望,越要去做点什么。
身为一个残疾人,很多地方不能去,很多事情不能干。
这个时候他反而能静下心来,心无旁骛,一心一意,仰望星空,观察宇宙,让思想遨游在身体之外,地球之外,宇宙之外。
他的脸上,永远挂着微笑,那是孩童式的,纯洁的微笑。
这不禁又使我疑惑,仰望星空真的有如此魔力?
我很清楚,自己成不了科学家,更不用和伟大二字挂钩。
我等平凡之辈,看一看星星,会产生什么呢?
03
小的时候,夏夜,屋里闷热。在院子里,铺一张凉席,拿一把扇子,躺上。
看着满天繁星,一闪一闪,有些还会动。总是充满了憧憬,这满天的星星,是不是神仙居住的地方?
那是一种怎样的存在呢?为什么星星会发光?星星是什么形状的?……脑子里有无数的疑问
这是儿时仰望的星空,是神秘,是遥远,是天的那一边……
长大后,尘世匆匆,城市的霓虹灯,装饰了整个黑夜。抬眼望去,赤橙红绿青蓝紫,满眼缤纷,璀璨夺目,相比下,天上的星星就黯淡多了。
这灯光有一种现世的繁华,置身其中,这花花世界,仿若就在眼前,但是一旦脱离,整个人感觉更加空虚。
从亮的地方,到暗的地方,眼睛需要一个暗适应的过程。
一开始,黑会更黑,适应一会才能看清周围,只有这个时候才能看清遥远的星星一直陪伴在你左右。
城市的霓虹灯,装饰了整个夜,却没办法装饰我们的梦。
04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是说,对于心理压力,或者情绪的调节方法。
除了我们平常咨询中告诉来访者的一些常规方法之外,作者写到一条:把自己置身于一种比较宏大的场景内,承托出自己的渺小。
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就是“仰望星空”,这确实是一条最便捷,最容易实现的事情,还没有什么比星空更让我们感觉到自身的渺小。
宇宙太大了,自身渺小如尘埃,这是我们站在苍穹之下的最突出感受。
但是这种感受并不会导致虚无,相反星光闪闪的夜幕更加令人平静。这就是自然的神奇之处。
当你在如此场景之下,感受到自己的渺小,然后会觉得,自己的事情更是渺小,说不定,也就想开了呢。
前年暑假,去了趟云台山。看着深潭幽水,想象着是否有蛟龙出没。
登高仰望,身边就是云雾缭绕,想象着古人是如何羽化登仙。
当置身于此种场景中时,感觉整个人都被治愈了。青山绿水,碧波荡漾,微风习习,每一次呼吸,都在洗涤自己的身心,那种感觉快乐会放大,忧伤随风去。
所以,如果哪一天遇到烦心事,那就走出去,走到自然中去吧。
或者,静夜,仰望星空。
让视觉在星海中遨游,探寻惊人的物理法则,向内寻找自身存在的意义,让那些烦恼化与虚无
愿仰望星空,脚踏实地的我们被世界温柔以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