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天小朋友就要回江西了。
六年前小朋友空降到家里,此前我一直知道他的存在,但是从没想过他回来到我的生活中。那年暑假,我的老公,他的父亲,突然告诉我,他以后就会来和我们一起生活了。来就来吧,我对生活的诸多安排都会比较容易接受。
我知道这一来就会有许多难走的路,默默的开始准备。怎样和一个十几岁的男孩相处,我为他联系学校,给他布置房间,准备新的被褥、日用品,新衣服……
他来到家里的时候,我带他看了房间,把特意买给他的马克杯拿给他,说,这是你的杯子。他笑了。
但他依然超出了我所能承受的。冷漠,隔离,这些自闭的特点是他在父母那里养成的,但是我比较不容易面对这样的互动。我费力的保持和他的交流。最初饭菜做的不合胃口,他就不吃饭了。每天都不吃饭,这使我的焦虑达到顶峰。老朋友来家里看望他,对我说,孩子挑剔饭菜,实际上是对环境的不适应。一句话,让我释怀转念,我开始尽力观察和提供给他熟悉的感觉。
他能接受的只是炒圆白菜。我们家顿顿吃圆白菜。他说,特别喜欢以前舅妈炒的味道,有点焦,又有汤,拌饭很香。我用大火爆炒,临出锅再加一点汤……每天尝试,终于有一次他说,是这个味道!我们用一盘圆白菜建立了连接。
养育一个孩子是不容易的,而塑造一个孩子更难。直到今天我会回望这六年:我当初期待去塑造一个人的灵魂,这个念头本身就是傲慢的。即使他是孩子,还有许多可塑的空间。但是这个塑造,也是要他的自主意愿主导才能进行。
小朋友没有兴趣爱好,没有努力进取的动力。他只想随遇而安。那时我看见一个13岁的孩子就对人生随遇而安,觉得简直无法想象。我不相信一个孩子会有这样的状态。所以我一直在尽最大的努力去开启他。
我给他讲故事,讲各种有趣的见闻;带他画画、旅行、看电影;和他谈心、为他做新奇的小物件、带他尝试各种没吃过的食物;参加他的班会、帮他做班级画报、和他的老师们交流让老师更加了解他;鼓励他去交朋友、教他怎样看待朋友、老师,甚至对他有好感的女生出现,我会鼓励他去接触交往……
他更多的是沉默,回避,不参与,不尝试……
我渐渐明白,我在面对的不是一个孩子,而是这个孩子的家族特点和成长环境。他的父母就是随遇而安的,他从小生活的那个江西小镇的人们,从来都是活在眼前实际中,挣钱、打麻将,麻木的过完一生。很少愿意真正的去为了自己的生命状态而负责。
他虽然和父亲并不亲近,但他的一言一行都遵循了父亲的习惯、偏好、取向。包括这种被动的生活状态和对情感的淡漠疏离。
由于被动,老公最终错失了给予他一个北京户口的机会,虽然此前我的拿着自己的北京户口来回跑了派出所办事处公安局……但是最后几道需要老公办理的手续,他迟迟拖延没有办。于是,小朋友只能回江西本地高考了。六年,就这样匆忙潦草的画了句号。
我想这其实也是他们潜意识当中的选择。最后这一年,我学会了放手。我学习尊重他和他的家庭本来具有的生命角色和剧本。
生活里有许多非常艰难的难题,之所以艰难,是因为我们有许多自认为“应该”的东西,这些应该,背离了命运本来的规律。抗拒带来艰难的感觉。
真正尊重和接纳了命运的剧本,才有了一个真实的起点,一切才有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