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的意义何在?学习的目的就是去用,去改变。很多人似乎都没有想清楚目的和手段的关系,就造成了为读书而读书,光学不练,反而花去大部分时间甚至全部时间,这样效率实在是太低了。
我也是个读书多,行动少的人,所以往往不能学以致用,以致对自己的改变很少。
最近,我开始了新一轮的读书计划。这一次,我要更加学以致用,把学到的用到实际生活中,知行合一才是更为有效的。
之前接触到“断舍离”的观念,“断绝不需要的东西,舍弃多余的废物,脱离对物品的迷恋”。于是昨天,我花了几个小时的时间去把很多失去价值的东西丢掉了。以前我也丢过一些,但都不彻底,而且也不愿花这么多时间去整理屋子。
其实我在整理的过程中,也在想,花这么多时间去做这些事,值得吗?为什么不多花时间看书?可是,我想明白了,读书的意义不是在于改变吗?竟然接受了这个观念,就应该用上,这个行为本身就是目的,而读书只是手段。通过这次整理之后,改变了整个屋子,我的心情也不一样了。就这样,我对“断舍离”的认知,也更清晰了。同时,对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的感受也更深了。
今天我接触到了“微习惯”的概念,就是定下小得可笑的目标,小到可以用零碎时间去做,完全不会给人带来任何压力,也不会因为某天计划有变而没有时间做,这样就保证了每天任务的完成。接着我们便可以在完成的基础上多做一些,会获得成就感,并形成良性循环。这种不依靠动力、需要很少意志力的策略之所以能成功,就是因为它能让我们先养成习惯,再谈质与量的提升。
于是,我想到了每天早起读外语,在早起群里发一分钟语音的活动。这也算是对这个概念的运用了。一分钟的时间不长,可是如果坚持下去,意义会很大。首先是对早起的作用,早起后没有明确的目的容易又再去睡回笼觉,在群里发语音是要督促自己,而且起来读出声来更有精神一些。其次,开口读和录音,可以更好的提高外语发音,通过回听录音,可以找出在语音、语调上的差距。最后,这样的方式,可以养成坚持学英语的习惯。
读书只是手段,改变才是目的。学以致用之后,不但可以提升效率,而且还能更好的坚持下去。
认知心理学认为,成人学习有三个前提要求的时候效率最高,即有目标导向、有即时反馈、最近发展区。简单地说,能解决当下问题的、学了有地方用的、难度适中的知识最有效。
这要求我们学习一定要带着强烈的目的,带着问题去读书,不要看到别人推荐什么书就去读,别人说什么重要就去学什么,因为那些并不是你的问题。学了太多而应用不上,只会加剧知识的焦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