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如果要问一瓶可乐多少钱?相信不少人一定会脱口而出三块,然而最近三块钱的饮料越来越少,面对着三块钱的饮料集体消失我们到底该咋看?为啥廉价饮料买不到了?
一、三块钱的饮料正在集体消失?
据中国小康网的报道,3元钱已经买不到饮料了”的话题登上热搜,引发广大网友的热议。许多消费者发现,超市3元以下的饮料似乎越来越少了。
此前,一张康师傅部分饮料涨价的告知函,就曾引发网友热议。其中,中包装产品(500ml为主)从3元涨至3.5元,1L装产品则从4元涨至5元。而最具代表性的4元冰红茶,涨价1元,又彻底击碎了年轻人的灵魂港湾。
康师傅客服曾表示,涨价主要是由于原材料、用工成本上涨等原因。此次涨价并非康师傅独有的现象,2023年早些时候,农夫山泉、养乐多等品牌也已上调部分产品价格。
除此之外,可口可乐、百事、统一这些传统饮料品牌的产品,价格逐渐突破“3元”,而更多的新锐饮料品牌的产品价格更是直逼5~7元,甚至瓶装饮用水的价格也在不断上涨。
一瓶饮料涉及多个领域的原材料,通常包括蔗糖、PET树脂和纸箱。民生证券研报表示,软饮料行业成本构成中,糖占31%、瓶坯PET占19%、纸箱占18%。而对于含糖饮料来说,白砂糖价格的起伏决定着饮料价格的高低。
2023年2月以来,受国际地缘局势和高温天气等因素影响,白砂糖价格快速走高。截至2023年11月7日收盘,白糖期货价格已达到6949元/吨,2023年4月最高点达到了7202元/吨,达近年最高位。
二、为啥廉价饮料买不到了?
近年来,市场上3块钱的饮料似乎越来越少见,这一现象引发了消费者的广泛关注,这件事的原因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们又该如何看待这件事呢?
首先,在过去的消费市场中,3块钱一瓶的饮料曾是一个深入人心的心理价位基准。这一现象的根源在于行业巨头如可口可乐等品牌的产品定价策略,它们在制定价格时充分考虑了消费者的购买力、市场竞争状况以及自身的成本利润结构。由于这些大品牌的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其他饮料企业纷纷效仿,形成了一个相对稳定的低价饮品区间。消费者逐渐习惯于以3元作为衡量饮料性价比的重要标尺,这也让众多厂商在该价位段内展开了激烈的竞争。
其次,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原材料价格显著上涨,这包括制作饮料所需的水、糖、果汁、茶叶、咖啡、奶制品等基本原料,以及包装材料、运输成本等间接成本的上升。这种情况下,维持原有3块钱的价格定位对许多饮料生产商来说变得越来越困难。同时,随着劳动力成本增加、环保政策趋严等因素影响,生产成本的整体抬高使得“3块钱饮料”所代表的低成本运营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客观上讲,原材料价格的上涨直接冲击了3块钱饮料的生存空间,导致其在市场上逐步减少甚至消失。
第三,原材料价格上涨并非是3块钱饮料消失的唯一原因。事实上,心理预期的改变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饮料企业涨价的决策。随着消费者对健康、品质的需求逐渐提高,饮料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用于研发、品牌建设等方面,以满足市场的需求。这些投入都需要通过提高产品价格来获得回报。同时,随着消费升级的趋势,消费者对价格的敏感度也在逐渐降低,这为企业提价提供了空间。因此,越来越多的饮料企业开始调整价格策略,以提高利润空间。
第四,尽管消费者对于饮料价格的接受度有所提高,愿意为更高质量或者更具特色的产品支付更高的价格,但这并不意味着无限制的涨价不会带来负面影响。如果频繁或大幅度的涨价超过了消费者的心理承受范围,可能会导致部分消费者回归至更加经济实惠的选择,或是减少购买频率,从而引发饮料市场需求的短期或长期衰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在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市场需求与消费者满意度,通过精细化管理、创新研发和优化供应链等方式,尽量减轻成本上升对终端售价的影响。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