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寒门再难出贵子”论调开始频频出现,阶级固化成了不可逃避的话题,
商之子为商,农之子为农,政治家族相互的关系盘根错节,社会上层基本稳定,社会中层向上通道几乎关闭,甚至开始向下层流动。在社会上层利用房产赚的盆足钵满时,中下层正在为房子首付焦头烂额,简而言之,富人利用现有的资产变得愈加富裕,而穷人却因为贫穷而不得不放弃机遇使得愈加贫穷,这一种悬殊的差距在教育上尤其明显。
教育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凭“学区房”的段子在网络上比比皆是,就可以显示出当代人对于教育的重视。但是根据高校大数据表示,近年来985,211类学校农村户口大学生比例逐年下降,清华北大更是如此,农村户口大学生不足百分之二十。所谓读书改变命运,但优秀的教育资源却往往并不集中在刚需人群中,再加上普遍盛行的“读书无用论”,使得大部分农村青年早早辍学,结婚生子,失去向上层流动的机会,然后他们的子女,子女的子女,循环往复这个过程。而本来有财富可以享受教育资源的人,全方位培养自己的子女,再加上这一代积累的人脉,关系,使之在未来,成为下一个自己,最后整个家族牢牢扎根在这个阶层中。
上层利用教育巩固阶层稳定,中层希望通过教育突破阶层,而下层放弃教育。这种宿命感让人无可奈何,但是再密不透风的高墙也有光能照进去,像之前改革开放如同一次洗牌,旧权贵刚被打倒,经济形式的改变使得机遇如雨后春笋,新权贵迅速出现,并在几十年内使阶层稳定,在如今这个时代,信息更新速度迅猛,网络的出现改变了人们传统的生活方式,同样,我认为互联网也是有望改变阶层的风口。
除去知识,我认为教育对人最大的帮助就是眼界。就像你在一口井里,你只知道世界上存在着这么一口井,那么你就不会产生从井里出去的念头,但是倘若你在井里,却知道世界上还有山,还有海,那么你一定会努力想要出去看看更广阔的地方。这就是一个很原始的驱动力的问题。只有眼界开阔了,才会产生渴望,实现渴望的方式暂且不提,有了驱动力,才有了最初的可能性。
那么眼界的获得渠道倘若除却书本的话,最方便莫过于网络了。互联网如同一片汪洋,高不可攀的行业领域和目不暇接的各种艺术作品都在其中,向世人展露着边边角角,虽是管中窥豹,窥见一斑,但却可从一斑而想象全身。这多少填补了一些教育不公平的不足。
其次,我认为要突破阶层的一个必要条件就是,具有思考事物本质的意识。比如,明了金钱是一种货币,得到金钱不是最终的目的,通过金钱换取来的东西才是最终的目的。有了这种意识,才能在该投资的地方投资,才能不与机遇错身。正如网络上一些女性博主所言:“要懂得经营自己”。只有看透了事物本质,清楚自己最终目的,不把武装自己的头脑当做浪费,才能最大化的靠近向上的阶梯。
寒门虽难出贵子,却仍有个例,哈佛的扎克伯格在互联网上声名鹤起,目不识丁的陶华碧也一样风生水起。
时代的浪潮将我们抛起扔下,那些个例是浪潮中恰好抓住日光蒸发幻化成彩虹的水珠,我们作为大浪中平凡的一滴,不求站在顶峰,但求不跌落谷底,无从选择命运,却可以尽最大努力向渴望靠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