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匆匆而过。
忙碌中找一点偷闲的时光,给自己一点头脑风暴去思考,去学习。
今天听的是《关键对话》,提到的是职场中的“傻瓜式选择”。
有这样一句话:小时候词不达意,长大后言不由衷。
其实这个长大后言不由衷就是一种“傻瓜式选择”。
书中提到这样一个例子:公司首席执行官克里斯提出了一个非但不受欢迎,而且有可能给公司带来灾难的结论。身为大老板的他压根儿不用威胁大家就可以随心所欲地做出决定。
大老板打算采用自己的权威直接推行自己的方案。
就是那种——我不要你觉得,而是要我觉得。
这种感觉是不是很熟悉,我们好像只能面对两种选择。
选择一:当面表示反对,把公司老板惹恼。
选择二:沉默接受错误决定,不管公司是否会因此遭殃。
而凯文就在这个时候表态了。他的话很简单:“克里斯,我能和你讨论一个问题吗?”
接下来的几分钟,凯文指出克里斯的做法违反了公司制定的决策流程,他是在利用权力谋取私利,企图让新的办公室落户到自己的家乡。
凯文指出了自己观察到的事实。
说完之后,克里斯沉默了一会儿,点点头说道:“你说得没错,我刚才的做法的确不妥,是在向你们强加自己的观点。好吧,我们重新讨论这个问题。”
看,这就是关键对话,凯文的表现无懈可击。他既不像同事们那样沉默应对,也不像其他人那样试图把观点强加给对方。他的做法不但坦率诚恳,更重要的是充分表达出了对克里斯的尊重。这一幕简直让我们大开眼界。至于会议的结果,大家最终选择了一个理想的方案,老板对凯文的直言不讳表示了由衷的赞赏。 换句话说,凯文的独特之处并不在于他的观点有多么高明。实际上,在会议中除了老板之外的每个人都看得出这个方案行不通。但是,明知道这样是错误的,他们仍然选择违心地接受不利的结果。可以说,除了凯文之外,大家都毫无例外地认为摆在他们面前的只有以下两种选择。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陷入两难中而说着言不由衷的话。
我们为何不能向凯文一样,给彼此尊重,坦率诚恳的分享自己的见解。
中午在路上的时候,我再想是否因为我们的中式思维不能接受西式思维的直率?
在两者之间有没有中庸之道,我国古代的百家争鸣现在真的不能博采众长?
后面思索了下,发现其实将核心点摆正了,一样可以实现的?
首先是,尊重。当我真正尊重对方的时候,我的讲话就好慎重且不会有高高在上的优越心理,只是单纯讲明事实。
其次是,目的。我的对话的目的是什么,我对话的目的就是阐明这个方案存在违规的问题且会造成公司利益受到损失。
最好是,分寸。我想凯文在开始这个关键对话的时候,已经提前观察了与对话者的气氛,他恰如其分的插入并在几分钟中清晰的阐述利与弊。这正是他的高明之处。
其实我在想为何会言不由衷?
为何我会做出“傻瓜式选择”?
也许是怕麻烦,爱面子。
勇敢的路是勇敢的人走出来的,或许恐惧,但我渴望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