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是三本书,但其实他们有很多东西是共通的,不管是本质,还是案例和内容。我才不会说我是因为懒才一起写的。
《为何家会伤人》是第二次读了,虽然没有第一次读时来的震撼,但是和《为何爱会伤人》《身体知道答案》一起读过后感悟更多。
其中有一点感触颇深,幼儿时期以及成长过程中父母给予的有意或无意的伤害都会让孩子产生抱怨和怨恨情绪,但是出于对大人的爱和畏惧,孩子会把这些抱怨和怨恨压到心底形成一个脓包,为了不碰触这个脓包,又会生出保护层掩盖这个伤痛。但是当孩子长大后,有足够的力量的时候,再遇到类似情形的时候,这些脓包会再次出现。其实这是修正童年的最佳契机,但是很多人意识不到自身的问题,错过了修正的时刻,又造成了新的伤痛。同时这些怨恨的情绪会被倾泻到伴侣身上,但是却并不能消除怨恨,因为造成这些委屈与怨恨的不是他的伴侣而是他的父母。前段时间回家,在离开前几天和母亲大吵了一架,我用非常简单粗暴的方式撕开了她的内心,让她看她原生家庭与我的原生家庭之间的类似,当然她的反应很激烈。其实姥姥对待她的方式并不好,打骂为主,没有所谓的教育概念。但是当我问她“我姥姥对你好吗”的时候,她几乎是脱口而出”很好!“,并且语气非常坚定。为什么会这样呢?我想到了自己身上的讨好型人格,之前的二十多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这种性格是继承自父亲,那一刻我才意识到其实是传承自母亲。母亲家儿女多且重男轻女,她排行老二,不上不下,不受重视,但是每个孩子都渴望得到母亲的爱,执着的渴望。这种渴望会驱使孩子去做讨母亲欢心的事,哪怕遭遇再多打骂,她都始终相信,终有一天母亲会看到自己的付出和卑微,会得到母亲的爱,虽然这种愿望终会落空。所以母亲在被我揭露真相后首先对我进行了攻击,历数我的罪行,后来开始收拾行李并说着“这个家不需要我了,我付出那么多却换来的只是抱怨,以后你们死活都不要跟我说,我管的不好,再也不管了。我去照顾你姥姥,现在只有你姥姥还需要我。”看到她这种状态,我没有把最残忍的那句话说出来“其实我姥姥也并不是真的需要你,她只是现在身体不好了,又没人照顾她,她才需要你的,事实上她并不觉得是她需要你,而是你应该做的,在她眼里,你做的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
事情是在我把多年压抑在心里的话哭诉出来并把家庭中出现的问题分析了一遍的情况下结束的,母亲平息了怒气并开始向我传授人生经验。其实,那天我并非有组织有预谋的这样做的,如果可以重来,我不想用这种激烈的方式来刺破脓包。
我挤压多年的怨恨情绪一股脑爆发出来了,并且对象是父母,但是事后我还一直停留在那种状态里。过了几天,我和书友群的群主莉面基了,我们聊了很多,其实我更觉得是我受惠于她。我向她说我性格种种的限制,她没有和我一起分析,而是一针见血的指出我太沉溺于过去了,虽然我在努力挣脱原生家庭产生的影响,但是太过于沉溺那种状态。她告诉我,我现在最该做的是放下过去,过好现在,为下一步做打算。是的,她帮我刺破了现在的脓包。
在回家的火车上,那种长久积郁在心中的怨闷突然就消失了。本来对原生家庭这个话题我有许多话要说,有许多怨愤要去发泄,但是在这次见面后,那些表达的欲望全都消失了,以至于我蓄谋已久的第二篇原生家庭文就这么一拖再拖甚至不想再写了。即使读完了三本书也没有立即想写的欲望,其实脑袋里一直在想这个事情,只是没有那种愤青的情绪了,就是现在写的时候,我的内心也很平静。
生命是一种轮回,家族特质也会遗传。这是另一点体验。人们总是想重复童年的幸福,修正童年的错误,假如童年幸福,那么就会重复幸福;如果童年不幸,那么重复的就是灾难。而重复灾难,又会造就一个不幸的家庭。如此循环往复,代代相传。
关于面基,收获很大。只是一顿饭的时间,聊的不多,因为熊孩子上了七、八次厕所。友情提示,面基的时候最好不要带熊孩子,不利于谈话的深入和持续。
最后,愿每个人都有最高的觉知,多读书,长智慧,完善自己,帮助他人,终身幸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