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天:(4.5 周日)
第七章《排斥》(97-115)
一、理论金句:
我们所有人的生活方式都是群居,大家都在为生存而奋斗。
婴孩时期弱小无助,必须完全依赖成人才能延续生命,所以婴孩必须与成人生活在一起,而成人为了生存也不得不选择群居
被排斥是群居动物最大的痛苦
成长的课题之一就是要在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的帮助下,学着表达自己的需要,满足自己的需要
幼时的学校生活是我们第一次认识并注意到自己跟别人的不同
群体接纳和排斥在中学时达到巅峰状态,这时候,未成年的孩子们正在家庭之外创造自己的身份特征。尽管努力控制住不恃强凌弱,然而孩子们还是会遭到同学们这样的对待,通常,这种态度会给他们造成终生的情感伤害。
羞耻感最糟糕的就是让人感觉受到了他人限制,被别人孤立了,好像自己是与众不同的、不被人所接受的那个
为了向自己和他人证明,自己比他人更加优秀,他会选择奋勇向前。长大后,他会为了维持自己的优越地位而不断攻击他人。遇到低谷的时候,他不会进行自我安慰,他必须完全依靠外界的认可来帮助自己认识自身的价值
失恋是最令人痛苦的被拒方式。被爱是被人接受的最基本感受,并且能让我们有归属感
一个总是寻找理想伴侣的人,最终却遭人拒绝,他感受到了失望,很可能是因为他害怕孤独
由于承受了太多压力而没有得到安慰,成长中的孩子就会不断寻找能够真正懂得自己,并能给自己关爱和安抚的人。
我们可以决定不将评判自己是否优秀的权利交给他人。作为成人,我们对自己的实力有了更清楚的认识,也不再需要依靠别人来证实自己。
我们可以问问自己,是不是将我们看中的人、工作或机遇看得太过理想化了?
回忆痛苦的经历是让你用现在成人的视角去看待那些小时候自己根本无法面对的经历
没有人是完美无缺的,但有时候我们太想要得到了,因此才会完全无视或忽略了那些缺陷
如果我们认为事物是“全好”或者“全坏”的时候,那我们就陷入了偏激之中。
二、自我感悟:
孩子在学校当中,除了学习到知识以外还要学会在团队当中以及很好的接纳自己,我相信家庭是孩子的最好的港湾,也利于让孩子在家庭之外创造他的另外一个社会特征
为什么我们要不断的给自己贴标签?是因为小的时候没有被认同,我们要通过外界来认可自己,向外求不如向内求,自己是否认可接纳自己更为重要,认清自己,不再需要别人来证实自己,同时也不要给自己设限,要接受不完美的自己,不要偏激
三、亲子互动实践:
小米现在已经可以自己选择吃饭了,虽然还不是说非常的利索,但是有时候可以自己拿着勺子自己吃面条了。
四、感恩的话:
感谢老人帮忙带娃,照顾好孩子,谢谢妈妈们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