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这个疑问,主要来源于最近的一次经历,准确的说是最近的一次偷看。
上周和朋友约在五环边上一个咖啡馆见面,刚到就开始大雨,手机又没电,只能站在前台边等朋友边给手机充电。门外的雨瓢泼一样,空荡荡的马路上成片成片的雨雾,连车都没几辆。
“阿嚏!”站在前台另一侧的一个男生打了个很响的喷嚏。这我才注意到,他浑身湿漉漉的,白衬衣黏在身上,弓着腰低着头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手机里。我站着的角度正好能穿过他的肩膀看到手机屏幕,他一遍遍刷新的是他自己的一条朋友圈:鬼天气,出门就是大雨,公司附近的XX咖啡馆,谁在送把伞。
我在心里不禁觉得好奇,这样的朋友圈能有什么结果呢。大概快20分钟后,我过去拿手机,不知道在刷新了几遍之后,我看到那个男生最后一遍看自己的那条雨天求助的状态,6个赞,0回复。他侧了侧拇指点了删除。拿起自己的书包又重新踏进了已经转小的雨幕里。
我不知道有类似经历的人会不会很多,是不是还有一些和我一样连遇到难处向朋友圈求助的勇气和信心都没有的人。也许我们只是觉得朋友圈里根本就没有我们的朋友。
<1>
经过磨合,三观相符的是朋友,第一次见面扫一扫来的,只是微信ID。
微信时代,做朋友的门槛实在简单:工作上的客户、朋友的朋友、甚至面试过的小朋友,这些好友来自四面八方,地铁和人海。最后导致朋友圈里90%的人都熟悉,对他们的了解基本都只停留在一个微信头像和公司title和职位。
我有一个共事5年的同事,现在转行做了公关,平时工作特别忙,但人却非常热心,如果问到他懂的问题,他总是会不遗余力的帮忙。他的一个工作习惯,就是建微信群。“等我拉个群,你们聊”这基本就是他的口头禅。我已经有三次被他拉到各种群里,全都是陌生人,稍微有一点点苗头的合作机会,和自己近似岗位的从业者资源引荐,简单自我介绍后,bengbeng就是七八个新朋友添加请求。大多数人都没有聊过第二次天。
还有更多时候,社交场合偶尔遇见的人,我们添加对方微信只是为了礼貌。谁都知道以后都很少会再见面。只是加个微信表现出要继续联络的样子。
但就这样,这些陌生的“朋友”却停留在了你的朋友圈。看着你生活的点滴和强迫你看着他们的生活点滴。
如果把这一大帮人集合在一起的群体错当成都是自己的朋友,雨天求送伞,那只能怪你异想天开。
<2>
懂得理性分享的是朋友,无节制的炫耀,只是路人甲乙。
是不是每个人的朋友圈里都有些爱发自拍的人,无论大事小情有事没事都是九张连拍。同样的角度、大同小异的衣服,硕大的脑袋,微微翘起的嘴角,一天一发。
还有一些长年累月拍办公室晒加班、批阅文章秀三观的人。每次看完这些朋友圈我都特别想直接逼近这些人面前问问,是不是真的就是他们对生活的态度和对这个世界的表达。难道他们真的能说只是这些了吗?你还真的拿我当朋友吗?
朋友圈里真挚情感越来越少,刷存在感的越来越多。我们就在这种毫无诚意的内容面前,变得越来越形同陌路。
但冷静想想,其实生活中的真正的朋友几乎从来没有因为朋友圈的存在而发生任何影响,我有那么几个朋友从来不对我的朋友圈有任何回复。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们,为啥不给我发的狗照片点赞,他们和我说,点赞有什么意义?除了在共同朋友前面捧个场以外几乎没有实际价值。想想也对。
有时候真的好怀念没有微信的时代,没有那么多“陌生”朋友带给我们的社交压力,没有沽名钓誉的名利展示,想念就见面,见面就好好吃饭,所有的注意力都在眼前这个人,真真实实的友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