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确幸韬
记得好久之前和一个微信好友聊天,我们认识时间还挺长,她也挺爱好写作,经营着自己的公众号,有时需要稿子,我还给她提供稿子。
你的朋友圈里,还有朋友吗?由于我们经常合作,渐渐熟了起来。我记得最清楚的一次就是:我在朋友圈发了几条还算有点思考性的动态。
然后她就评论到:“你是我朋友圈里面很少这么有思考的人。”在暗自窃喜之时,我好奇她朋友圈里到底都是些什么人,都不看书,不思考之类的吗?
后来她告诉我,朋友圈就是朋友晒这样,晒那样,都是些毫无营养的东西。以至于随便发几个带有点思考的动态,她都如此赞美。
这让我不禁想到一个话题:你的朋友圈里,真的还有朋友吗?
01.由于长期坚持写作和北漂的缘故,认识不少人,也有不少大咖。
于是我的朋友圈是这样分类的:大部分的文友,少部分北漂认识的人,几个家人,几个同学。
朋友圈大概分为了这四类,但唯独没有朋友这一类。可能是对于朋友的质量要求过高,但难以掩饰的是:在朋友圈里,很难有真正的朋友。
以前刚下载QQ的时候,大家都会以QQ好友的数量比来比去,谁的好友多谁的好友少,好像QQ好友越多,就代表朋友越来越多,此人也越受欢迎。
后来才发现,QQ好友的数量和朋友的数量多少与否,完全没有关系。以至于后来,删好友都要选择性的删,这也是件头疼的事。
于是不删了以后,好多人就在那摆着。任岁月如梭,好像都不会有什么交集。
朋友圈也是如此,复杂多变的人设,还有很多转来转去的动态,不知你适应了没有。
以前朋友圈的微商,一刷就是霸屏。刚开始没觉得有什么,觉得别人也要赚钱,也不容易。到后来刷动态的时候,越看越烦,然后从屏蔽,再到最后的拉黑,从此也就没有了交集。
人生就像玩俄罗斯方块,合群就意味着你消失。QQ、微信好友总是给人这样的感觉,为了有种合群感,参与感,大把的时间放在了上面。
但当你静下来的时候,你会觉得:朋友圈就是个圈,参与过后,什么也没有!!!
02.朋友圈还有一个很大的烦恼,就是合群与不合群的烦恼。
昨天和好友聊天,她谈到“比她大几岁的人总是说她这样那样。”
而好友其实都懂,甚至比他们懂得都还多。但好友是一个很聪明的人,别人说的全听,也不反驳,而且还很爱笑。别人对她的评价都是“可爱,爱笑,要强”之类的。
后来和好友聊得深入,才知道,别人说的她基本没听进去过,但自己也要迎合着别人。但在迎合着别人的同时,也保持着自己的思考。
我就问她:“这样不浪费时间吗?像你这种人,应该需要很多个人的时间,思考下当下和未来?”
一阵深聊后,好友说:“是要好好静下来思考下问题。”
好友显然是合群的,但她又是不合群的。我比较佩服她一边能够听进去别人无关痛痒的话,还笑脸相迎;一边又能保持自己的思考。
只是思考时间很少很少,听她说,基本一忙完,就到了睡觉的时间。在我看来,她完全可以用迎合别人的时间用来思考,这样更有利于她的成长和进步。
不是有句话这样说“不合群是表面的孤独,合群才是内心的孤独。”在生活中,大家可能都是内心的孤独,可也有少部分人是表面的孤独。
有时候,我们完全没有必要用自己宝贵的时间放在不重要的事情上,有时间多做点喜欢做的事,这样才好。
03.此外,当下最头疼的一个问题是“个性化和社会化”的问题。
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以前我们会以为是个性十足的人,因为她们想做什么,就去做了;或是在职场上如鱼得水的人,每每看朋友圈,要么晒吃饭照片,要么旅行照片,有时还会有一个人独自看书的照片…………
但当拨开生活的种种外衣后,其实不管个性化的朋友,还是比较社会化的朋友,他们的生活和朋友圈完全是两样。
个性化的朋友往往是那种隐形性贫穷人口,比较社会化的朋友,往往职场上有说不完的心酸,生活中也不尽如意。我们看到的只是他们隐藏负面的那面,而给我们看到好的那面。
而真正在生活中如鱼得水的往往都是既挺个性化,又挺社会化的朋友。
不知你注意过现在的学霸没有,没有了以前呆板的模样,现在的学霸不仅成绩好,还多才多艺。而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上班族,大多有自己很多的爱好。比如好些会练瑜伽,看书,甚至把自己打扮的个性无比,好像换了个人似的。
但我们往往对一个人的评价,都是看她(他)在社会中的表现,往往忽视了本身个性的一面。
殊不知,真正将生活过得有滋有味的人是既完成了个性化,也完成了社会化,二者兼有的人,而这一趋势正在逐渐增强。
所以当个性化和社会化都做得挺好时,你朋友圈里不仅有好多朋友,最重要的是还会有很多真正的朋友!!!
最后祝愿每个朋友都有很多真心真意的朋友,一起走过岁月如梭,时光再老,真朋友也不会散!!!
网友评论
其实那天我在大鱼大肉,还喝着 江小白 和勇闯天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