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孩子是父母的复印件,父母是孩子的原件。”最贵的学区房就是家庭,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为人父母的我们,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责无旁贷。作为一名家长,我时常被劳动教育问题困扰:“参加劳动是否影响孩子的学习?现在不学习生活技能,长大以后自然就会了吗?让孩子学习自己整理自己的物品还是父母帮忙完成?”为此我觉得异常疲惫。
明德书院王光晓老师推荐的著名教育家魏书生老师的专著《好父母好家教》,让我感触很大,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浅谈一下自己的阅读心得:
1.把劳动当作享受
引导孩子把劳动当作享受。现在孩子们学习压力大,哪怕在学校学习了十几个小时回家仍然还要继续学习,没有自己留白的时间,有的家长看到孩子学得又苦又累,感到十分心疼,书中魏老师分享了一个方法,我们可以借鉴劳动改变问题的思考角度,学生每天回家都要做家务劳动,二三十分钟最好,没有那么多家务,做不了那么长时间,一分钟也要找活儿干、找事做,千万别停下来。培养孩子对生活充满意义、活得快乐的人,让自己的孩子成为对人民、对祖国有较大贡献的人,每天适当的参与劳动,缓解学习的疲劳,为父母分忧解愁,承担点家务事,心情舒畅,增加他们的责任感,这样的劳动就是一种享受。
2.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有句格言说:行为培养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那么怎样培养好习惯呢?魏老师认为,“培养孩子的习惯,不能批评一通,训斥一通,上一通政治课,讲一番大道理就完事。重要的是要从孩子的行为入手,引导孩子把决心、把口号落实到行动上,不是父母完全的包办。比如从四五岁开始,让孩子整理自己的东西,如玩具;上小学开始整理自己的文具,整理自己的被褥,整理自己的衣服;再大一点儿,开始学习洗小东西。
3.言传身教很重要
我们都知道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孩子和父母相处,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孩子学会了为人处事,整理自己的物品,生活技能,养成了行为习惯,父母对孩子的影响是悄然的,是深远的。我们要给孩子做榜样的示范:比如做饭时间的分配,把米饭焖在电饭锅里,把西红柿鸡蛋汤熬在汤锅里,这时开始准备需要炒的菜;颜色的搭配尽可能多一点色彩;从营养的角度荤素搭配,几个人吃饭菜的分量把控,尽可能做到不浪费。
当孩子学会了生活的技能,有时候遇到父母加班,不能按时回家时,孩子就能张罗着做饭吃。只要让孩子去做,孩子就愿意去做,而且能很快学会。
习劳才知感恩,感恩父母,孝敬父母,这绝不仅仅是一点儿家庭中的事,而是使这个孩子更幸福、更大气的必经之路,他渐渐会知道惦记更多的人,社会就是跟很多人联系在一起。
结语
作为一名家长,不管是现在还是将来,我时刻都要提醒自己向魏书生老师学习,让孩子从小干家务,把孩子当成自己的朋友,和风细雨,润物无声地做一名孩子喜欢的妈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