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经】第四讲

【心经】第四讲

作者: 何盛辉 | 来源:发表于2021-07-13 09:55 被阅读0次

眼,耳,鼻,舌,身、是我们平常都要用的到的六识,接下来第七识叫末那识,第八识阿赖耶识,第七和第八是我们用不到的,也看不见的,从第八识讲:学佛有一句话,叫自性圆满,人人都有一颗妙明真心,人人皆具佛性,众生皆可成佛,每个众生都是有佛性的,都是有佛心的,这个称为自性。自性一体两态:迷的时候叫阿赖耶识,不迷的时候才叫自性,才是圆满成佛的。

举例:水在原本的状态下冻了冰以后他叫冰,这个时候你能说冰不是水吗?但是你也不能说冰就是水啊,因为它不是原来的那个水。所以自性也是一样的,觉悟的时候就是佛,是自信圆满的,你迷住的时候就是阿赖耶识,这个时候阿赖耶识要随着业力去轮转投胎,众生被迷住的时候,那个自性的另外一面,一体两态,叫阿赖耶识他就出现了,我们就开始投胎入轮回了。

举例:我们把原本的那个自性比做是面粉,说我原本那个自性是通透的,是圆满的。那个就是佛,就是佛性,他就是面粉。当有一滴水进来的时候面粉就成了面团。当面粉成了面团,就是迷住的状态,迷住的状态就叫做阿赖耶识。当我们成为这个面团的时候,下一步就是要投胎的。那投胎到哪里去?是根据每个众生的业力不同,所投胎的地方就不同,佛家讲六道众生,都是随业力所转,比如说我们这个面团,就是那个阿赖耶识,这个时候我们成为面团就是迷了,从面团开始,我们投到六道当中就要产生不同的形态,比如说,要想做成饺子,这个面团儿就要成为饺子皮儿,要想成为包子就会成为包子皮儿,要想成为面条,就会被改成一条一条的这样的面条,我们下一步,就成了饺子,包子,面条,这个时候开始,我们成为了包子饺子还有面条,就是第七识。就是末那识。

我们的第八识的状态,像一个面团还没有成型,但是接下来要去投胎了,当我们投胎成为一个固定的形态。比如说面条,包子,水饺这个时候我们就是有了第7识,叫末那识,比如说我们从阿赖耶识投胎到人,投胎到动物,投胎到天人,投胎恶鬼的时候,我们就有了第七识称为末那识,当我们有了第七识末那识的时候,有了自己的形态,比如说人到动物,比如说成为包子,成为水饺,这个时候我们的第七识就产生了,也就有了我们平时所讲的先天的习性。

有的人天生就聪明,有的人天生就愚笨,有的人天生脾气就暴躁,有的人天生就比较勤奋,这个时候就是我们先天的习性,我们之所以投到人,到畜或者天人,是由于我们阿赖耶识的业力不同,我们所产生的形态就不同,同样,成为人,我们每个人先天的属性又不同。比如说我们刚才举了这些例子是告诉我们每个人先天的习性就不同,为什么会不同呢?他跟我们阿赖也识里面的业力是相关联的,所以学佛有一句非常著名的话:万般带不走,唯有业随身。

我们这一生所有的东西我们都是带不走的,无论我们有多少金钱,多少房子,多少产业,都是带不走的,但是唯有一业随身,只有你的善业和恶业是跟随你的,我们所造下的这些善业和恶业,决定了我们阿赖耶识里面所储存的业力,决定了我们下一世投胎到哪里去,决定了我们同样生而为人,我们天生的习性和性格不相同,所以我们修行的第一步:就是止恶扬善。不要去做恶业,先去做善业,这样我们下一世的投胎才能变得好一点,即使同样生为人,我们的福报更多一点,智慧更高一点,我们的习性更好一点,我们性格更良善一点,这些都是由我们自己的业力所转的,我们有了第七识的时候就有了先天的习性。

接下来人开始出生,随着我们的出生就有了前六识,眼,耳,鼻,舌,身,意。我们是有眼睛,耳朵,是有鼻字,有舌头,有身体的,这里的意,是能思考,能思维的那个第六意识心,是生而为人就有的,这个时候从自性产生了业力开始,从第八识,阿赖耶识准备开始投胎了,要投胎的时候得转化一个形态,又产生了末那识,随着末那识开始出生,就产生了眼耳鼻舌身意,再加上末那识,阿赖耶识统称为八识,为什么说人人皆可成佛呢?比如说我们成为了包子。那我们水饺和包子当中有没有原本的自性的那个面粉呢?是不是都有啊?都有可是他又不是面粉,就像我们我们现在有了眼耳鼻舌身意,那我们这里面有没有自性啊?有自性只不过它被迷住了。

就好比是我们是一个水饺,是一个包子我们这个时候见不到面粉本身了,所以修行就是不断的去掉,我们眼、耳、鼻、舌、身、意取的相,让自己回归本来清明的状态,也是明心见性的过程,才能见到本来的那个自性,

我们了解了自性,有什么好处呢,我们了解了第七识为了做什么呢。让我们知道眼耳鼻舌身意前六识都是假的。都是我们被迷住的众生,才用眼耳鼻舌身意,只有我们要知道我们所取回来的都是假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是告诉我们不要执着,我们一饺子去看包子就会说你肚子怎么这么大,你怎么那么富有啊?为什么我不能变得那么大?我们是饺子,又看到了面条,你怎么那么苗条啊?你怎么可以那么长啊?你怎么可以那么好看呢?为什么我不能如此的苗条呢?你会发现当我们与这些假象与我们的前六识去看待这个世界,就会生出来这样的想法和攀比之心,但实则他都是假的,我们回归到原本的状态都是自性的状态,人人皆是佛。

本来都是那个面粉所演化而成,他当下变成包子,只不过是和我们的业力不相同而已。那我们再举个例子方便理解:我们现在是个矿泉水瓶。是个塑料杯子。原本的那个状态都是一摊塑料!杯子被回收的时候她又重新变成了一堆塑料,那下一步这个塑料可能把原本瓶子的变成杯子,杯子变成瓶子,所以我们人也是一样的,都是随着自己的业力所轮转,今生是瘦的来世可能变胖,我们今生是人来世可能变成神仙,他都是业力的轮转。所以说: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所有的法都是空的,都是方便法,都是告诉我们这些道理和智慧的,但是因果是不空的。

造什么样的因就会得什么样的果,我们经常听佛眼看世界:众生都是平等的,无善,无恶,无美,无丑,什么都没有,但是我们用肉眼就有高矮胖瘦美丑。为什么佛眼看世界他是平等的?无差别的?一切都是空的呢?因为佛眼看世界用的是自性,我们如果明心见性,用那个自性看世界他也是空的,一切也是平等的,什么都没有,所以告诉我们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当我们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到一定的境界的时候,所呈现出来的就照见了五蕴皆空,什么都是空的,色受想行识都是空的,所以这个时候就回到了自性,就是我们所称的觉者,觉悟,回到自性的状态他本来就是圆满的,度一切苦厄没有一切的苦和厄,圆满成佛了。

当我们做不到照见五蕴皆空的时候,我们可以往下一层,按照接地气儿的想法去讲,如何在生活当中用。【可以不入】:不入色声香味触法。我们修不到无可以不入、比如说听到他骂了我一句。我知道了这件事情的本质,我可以不生气,不愤怒,不烦恼。比如说他骂了我一句,本质是什么呢?本质他骂的这一句话他只是一个声音,她骂的这句话和赞美的那句话,和鸟叫和猪叫和狗叫,和外面过去一个汽车的声音,它的本质都只是一个声音而已啊,这个时候我们不去分辨的时候,他说的一句话就是一个声音,赞美了一句话,又是一个声音,现在外面还有鸟叫,也是一种声音,我不会因为这个声音而产生烦恼和痛苦,这个就是不入。

我们懂得不入的时候,生活当中的烦恼,痛苦就会变少,【我们少取色相,这个时候我们的烦恼就会少一层】,所以我们去看修持佛法的人,有一定修为的,是不是看什么事情都是淡然的?看到一个美丽的事物也不贪着,看到一个别人觉得不顺眼的事情自己也很淡然,听到一句不好听的话自己呵呵一笑了之,这都是不入的表现和境界,我们达到不入的时候,我们的烦恼也会变少,所以这是我们生活当中,关于不入的用处。

我们一下达不到到五蕴皆空,但是我们可以次第而行,从不入再到空,比如我看到一朵花,本质就是花呀。没有什么好看和不好看,这个时候我们就不起贪著之心,我们就不取相,我们就没有那么烦恼。当我们觉得花非常漂亮的时候就会起贪著之心,当它凋零了就会痛苦,我们特别喜欢一个东西的时候,如果他丢了我们就会痛苦。特别喜欢一个人的时候当他离开,我们就会产生痛苦,就是因为我们入的太多了,所以烦恼和痛苦自然就会多。

那我再反过来讲,那我不贪著是不是我就不要了呢?不是的!是我们要但是我们并不贪著于要,这个就是不迷的状态,如果你很贪著就是迷?举例:我喝茶,如果你很贪着必须要喝红茶,喝别的茶,就不高兴就产生苦恼,这个就叫迷,什么叫不迷呢?我可以喝茶呀,有红茶我喝红茶,有绿茶就喝绿茶,又有什么区别呢,有没有茶我喝水也是可以的,这个就是不迷。

平时在做事情当中也是一样的,有的人做事情只为了追求利益,追求名望,这个时候你就是迷在里面的。因为迷就会产生很多过激的行为,就会造业,那什么叫不迷呢?我也积极努力的去做事情,结果来了有财富我可以要,有名望我可以要,但是我不是为了追求名和财富而去做事情,我是为了把因种好,把事情做好,既来之则安之,这个时候你就是不迷的状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恶,我们还不能空的时候,我们可以循序渐进地去修行,我们了解了五蕴,了解了八是就是为了让我们次弟而行,(行深)行得一分,到达一个境界,我们就减少一层苦恼。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经】第四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lvjp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