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李白曾有一首送别诗,《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李白说劳劳亭天下最令人伤心之处。春风似乎感受到了离别的痛苦,因此不肯让柳条变青。
李白诗中的劳劳亭据说建立在劳劳山上,这个”劳劳“是什么意思呢?青岛崂山曾经叫做劳山,与这劳劳山有什么区别?
一、劳劳为何意?
劳劳一词,听上去似乎有劳苦之意。但是劳劳却另有其意。这个词曾经出现在《玉台新咏》中的汉诗《孔雀东南飞》中。焦仲卿与妻刘氏被迫分手,刘氏痛苦万分,与丈夫诉说了自己的不舍与痛苦后,洒泪而别。诗中写道:
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在南北朝时,梁朝皇帝萧绎有《送西归内人诗》云:·
秋气苍茫结孟津,复送巫山荐枕神。昔时慊慊愁应去,今日劳劳长别人。
《广韵萧韵》之介绍:
“辽,《说文》:‘远也。’或作‘劳’。”
在古汉语中,“劳”字可以通“辽”字。这里的劳劳,当时不是劳苦,而是远远之意。《诗经·小雅·渐渐之石》中,也用到的“劳”字:
“渐渐之石,维其高矣。山川悠远,维其劳矣。”
东汉郑玄解释:
“山川者,荆舒之国所处也,其道里长远,邦域又劳劳广阔,言不可卒服。”
孔颖达说,古代的字比较少,因此用劳这个字,通假辽。
二、劳劳亭与劳劳山
劳劳亭,为望远之亭,作为送别之地,古代有不少劳劳亭。李白诗中的这个劳劳亭据说故址在南京城南十五里(《景定建康志》记载),是三国时期东吴所建立。
为何叫做劳劳亭呢,明朝《万历应天府志》说,这里有个山叫做劳劳山,因此山上的亭子叫做劳劳亭:
“劳劳亭在旧县治西南八里,劳劳山上。……《万历应天府志》
康熙年间的《江南通志》也记载:
“劳劳亭,在(江宁)府,……吴置亭在劳劳山上,顾家寨大路东即其所。
《世说新语·言语》中,提到过南渡诸人相视流泪的新亭: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皆相视流泪。”
清王琦《李太白诗集注》中提到认为,新亭就是劳劳亭:
在江宁县南十五里,古送别之所。一名临沧观。《太平御览舆地志》曰:丹阳郡秣陵县,新亭陇上有望逺楼。又名劳劳亭,宋改为临沧观,行人分别之所。
不过这种说法,并不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从上面的几种说法,可以看出,劳劳山是登高望远之山,劳劳亭是登高望远之亭,也是送别之亭。
三、有关劳劳亭的诗
关于劳劳亭的诗,李白除了这首五绝外,还有一首七言的古体诗《劳劳亭歌》: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我乘素舸同康乐,朗咏清川飞夜霜。昔闻牛渚吟五章,今来何谢袁家郎。苦竹寒声动秋月,独宿空帘归梦长。
唐朝著名诗僧皎然也有《塞下曲》写到过劳劳亭:
寒塞无因见落梅,胡人吹入笛声来。劳劳亭上春应度,夜夜城南战未回。
征人们苦战坚守边关,听到胡人的笛声起了故园之情。想起家乡的劳劳亭上,春天应该到来了吧。
另外,皎然还有一首《劳劳山》:
山事繇来别,只应中老身。寒园扫绽栗,秋浪拾乾薪。领鹤闲书竹,誇云笑向人。俗家相去远,野水作东邻。
四、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
乐府《横吹曲辞》中,有古题《折杨柳》。据说在晋朝太康末, 京洛流行《折杨柳》歌,这种歌反映的是兵事劳苦。
到了南朝梁陈以后,这种歌多为伤春惜别之辞,其中怀念征人的作品尤其尤多。而折柳送别成为古人离别时的一种习俗。
江淹《别赋》中有句:
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况秦吴兮绝国,……
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春风不想让柳树变绿,表示不忍心分别。因此李白前两句说劳劳亭是“天下伤心处”。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最多18字)
结束
说到劳劳亭和劳劳山,不由得想起青岛的崂山。崂山曾有古名为:劳山。李白也有诗云:我昔东海上,劳山餐紫霞。亲见安期公,食枣大如瓜。
青岛的劳山,原意可能也是指遥远的山,而不是登高望远之山。对于古人来说,这个海边的山,离内陆实在太远了。
@老街味道
观宋填词合集|196-200崖山蹈海泣衷肠,青史名扬,风雨苍茫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