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是一个花的国度,人们赏花、爱花,也在花中赋予了人的思想和感情。《红楼梦》中也有多个花卉系统,几乎卷卷有花影,处处是花丛,它是“以花拟人”的巅峰之作。大观女儿的容颜之美、迟暮之感、品德之比、薄命之感等借花体现,使花中见人、人中见花。
《红楼梦》具有多种花意境层次。故事结构是:天上遣香洞向人间散落灵葩艳卉而成红楼群芳;情节发展上是人事盛衰、爱情悲剧与花开花谢融为一体;从蕴含上是以花拟人的花人合一与花人幻化。
一、 天女散花与花开花谢
全书开篇简述:通灵顽石与绛珠仙草因甘露之惠而下世历劫,一干情孽冤鬼也随之历幻造缘。太虚幻境中,她们都是天上的灵葩艳卉。一群芳髓、千红一窟、万艳同杯。
从大观园试才题对额,荣国府归省庆元宵,曹氏极尽描摹之能事的荣府盛世景况中,宝黛二人的恋情也在谨慎与羞涩的试探中渐次开花;到叙宁、荣二府祭祀家宴,探春整顿大观园,气象一新,极盛之时的繁花艳蕊;再到大观园中风波叠起,往日花颜不复在的闲庭萧寂、红褪香销。
鲁迅先生曾评《红楼梦》:“单是命意,就因读者的眼光而有种种,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贾府的浮浮沉沉正如花开花谢,王谢门庭的怡然自得是花之初胎,元春省亲的奢侈靡犹如繁花争艳,锦衣查抄时的仓皇落魄当是秋风无情扫落花,宝玉向佛、举家失声则属香消入土。从天女散花到花开花谢的凋零过程,使贾府的盛衰沉浮和宝黛爱情更令人叹息。
二、 红楼群芳谱
诸联《红楼评梦》群芳花谱
诸联在道光元年刊印的《红楼评梦》一书中所列的诸芳主花喻,如下:
园中诸女,皆有如花之貌。黛玉如兰,宝钗如牡丹,李纨如古梅,熙凤如海棠,湘云如水仙,迎春如梨,探春如杏,惜春如菊,岫烟如荷,宝琴如芍药,李纹、李绮如素馨,可卿如含笑,巧姐如荼蘼,妙玉如簷萄,平儿如桂,香菱如玉兰,鸳鸯如凌霄,紫鹃如腊梅,莺儿如山茶,晴雯如芙蓉,袭人如桃花,尤二姐如杨花,三姐如刺桐梅。而如蝴蝶之栩栩然游于其中者,则怡红公子也。
在这些花喻中,有一些是小说中早有定论,如宝钗之牡丹,李纨之古梅。还有一些是诸联根据花卉不同色泽、香味、形状感悟拟出。她们在整体上确如一幅万紫千红、争芳斗研的群芳谱、百花图。
又如刘世彪《红楼梦植物文化赏析》群芳花谱
薛宝钗:牡丹;探春:杏花;李纨:梅花;史湘云:海棠花;麝月:荼蘼花;香菱:并蒂花;林黛玉:芙蓉花;袭人,桃花。
作者所列人物花出自第六十三回“寿怡红群芳开夜宴 死金丹独艳理亲丧”。分析了曹雪芹用花喻人的用意,和花招绣带、柳拂香风的红楼世界。
纵观前人对红楼群花意境的评论,无不将花颜作为女儿的容颜的审美参照,同时使女儿的性格风神与自然芳菲相匹配,诸多花意境成为充盈女儿美的集合。
三、 花签谶语,红楼花谱
《红楼梦》中的花喻现象错综复杂,曹雪琴或用此花比此人,或用此花喻彼人,或用彼花喻彼人,或用彼花喻此人。如用桃花之薄命喻黛玉之薄命,又用桃花之轻浮喻袭人再嫁,用芙蓉之不拒严寒喻晴雯之不屈,又用芙蓉的高洁喻黛玉的冰清玉洁,并无特定指代。
1.判词花喻
判词花喻中涉及红楼女儿的唯有元春一人,其判词曰:“二十年来辩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这里,以榴花作判词喻的命运。
2.曲花喻
红楼梦曲花喻涉及妙玉一人,将妙玉比为兰花,其曲《世难容》日:
气质美如兰,才华阜比仙。天生成孤癖人皆罕。你道是啖肉食腥膻,视绮罗俗厌;却不知太高人愈妒,过洁世同嫌。可叹这,青灯古殿人将老;辜负了,红粉朱楼春色阑。到头来,依旧是风尘肮脏违心愿。好一似,无瑕白玉遭泥陷;又何须,王孙公子叹无缘。
3.花签花喻
《红楼梦》第六十三回掣花签是集中“以花喻人”的情节。此回中,共有八人被喻为各花:宝钗,牡丹;探春,杏花;李纨,老梅;湘云,海棠;麝月,荼蘼;香菱:并蒂花;黛玉,芙蓉;袭人,桃花。
4.名号花喻
《红楼梦》中涉及名号花喻的有迎春、惜春、香菱、夏金桂4人。迎春号菱州,菱有菱花之喻,同时迎春与迎春花同名,又迎春有“迎春花”之意;惜春号藕榭,有莲花之喻;香菱,菱字有菱花之喻;夏金桂,有“桂花”之喻。但夏金桂为人善妒,手段狠辣,故又有“夏日何得有桂,又桂花时节焉得有雪?之说
5.直譬花喻
直接将某人比喻为某花的直譬花喻。探春,兴儿与尤氏姐妹说三小姐诨名“玫瑰花”;尤三姐,尤二姐与贾琏说起尤三姐的事情,贾琏就将尤三姐比为“玫瑰花”:“花儿可爱,刺大扎手”;晴雯,死后做芙蓉花神。
7.咏花诗花喻
咏花诗花喻包括:黛玉、宝钗、探春、湘云、薛宝琴、邢岫烟、李绮七人。大观园众人曾写下《咏海棠》诗有:黛玉、宝钗、探春、湘云;以“咏菊”为主题,写下诗篇有:黛玉、宝钗、湘云、探春;咏红梅花的有:薛宝琴、邢岫烟、李绮。而林黛玉的《桃花行》、《葬花吟》吟咏对象主要就是桃花。
花代表着美,魂象征永生,花魂就是永恒不灭的美。《红楼梦》“以花喻人”的旨归在于群钗花落人亡的悲剧命运,同时心灵人格美的女儿形象,是《红楼梦》的花魂形象。 以花喻人的手法,“花神”元素的运用,使红楼女儿的花喻实现了“花、人、花神”的三位一体,产生了具大的魅力。
曹雪芹在《红楼梦》一书中把美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主要体现在人物的薄命与花落人亡,带有“薄命”特质的花喻,让读者从千红、万艳、群芳的毁灭中看到这个世界的“悲剧中之悲剧”,就是他所经历的“红楼中历历有人”的不幸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