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章迷思话题是“父母的使命是培养快乐的孩子”
整体感觉有两点:
1.认为快乐是生活的目标,快乐可以让孩子有更幸福的成长,其实痛苦和苦难也同样有这样的效果,也就是不惧怕让孩子感觉不舒服,也不惧怕对孩子说”不“
2.在不确定中找到幸福,幸福不是结果的成功,而是在于过程的体验。在过程种与孩子的内心力量想联系,接纳痛苦,体验痛苦,并且把这种当做一种基于,来提升自己的勇气和见闻。全然拥抱苦难的力量。
3充分探索这个苦难和黑暗构成的社会,体验当下的”现状“
4.自身存在着应对任何情况的力量
5,让孩子去做擅长的事情,那就是做自己,
6.感受当下,而不是寻找另外的体验。
不寻找快乐的体验,而是寻找使我成长的体验。
不把注意力放在我没有得到的事物上,而是反省我选择给予什么?
不在用结果来诠释生命的体验,而是用过程来衡量
拒绝批判生活或者自身的不完美,而是去拥抱缺陷美。
读完之后最想做的是:做真实的自己,询问自己内在的最想要的,体验过程,而不是结果。比如:每一节课我的目标是什么,特别是孩子能够怎么做就能有收获,而不是达到一定的高度。也就是帮助孩子找到享受过程的体验,不要关注结果,而是我是否学会了?我的增量成长点在哪儿,每次课堂的反问,是不是自己在无所事事?是不是自己有了深度的体验和收获?不要在乎别人学了什么,而在于是否自己有更多的收获?那么如何引导帮助学生做到这一点呢?如何建立学生的模式呢?
逐一对话?集体对话?如何对话?何时对话?
行动:特殊个人与集体对话结合?没节课都问一下:这一节课我学会了什么?自己和自己竞争。重点是引导学生体验过程思考的收获。集体对话,个性对话,要针对有问题的学生,重点探索学生内心对学习的看法和如何行动以及体验,引出自己的内在价值观。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