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饭篇:改变方向,顺势而为
“民以食为天”。吃,对所有人来说,绝对是生活的第一件大事,这是人间烟火的实在。斗转星移,无论时代如何变迁,“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这是亘古不变的生活必需。
世上唯有美食与爱不可辜负。吃,无人不爱。但是,追溯历史的长河,真正的会吃,当属苏东坡无人能比。
他一生创作的诗词歌赋中,有关吃的就有四百多首。在他的笔下,吃,绝对是一门大学问。
关于吃肉,他写:“无竹令人俗,无肉使人瘦,不俗又不瘦,竹笋焖猪肉。”
关于吃素,他说:“雪沫乳花浮午盏,蓼茸蒿笋试春盘。人间有味是清欢。”
原来,这世间的清欢只是来自于一盘素菜。
在做饭方面,苏东坡更是表现了他独有的智慧。他一生独创的美食——“东坡肉”、“东坡豆腐”、东坡羹”……与他的诗词一同,在璀璨的中华文化中,源远流长,世代飘香。
在他笔下,做饭的人也是格外的妩媚动人——
“纤手搓成玉数寻,碧油煎出嫩黄深。”
读了此句,再看看自己那笨拙粗糙的大手,做饭的姿势就没有那么有诗意了。甚至,总会把自己心里美好的创意做得惨不忍睹。
手残党最常见的作品就是连铁锅都会冒烟的黑暗料理,其它状况百出不能一一而述,很多时候硬生生把岁月静好的厨间时光搞成崩溃残局。
但,其实在觉得糟糕的时候,只要换一种思路,也会收获意外的惊喜。小小的厨房之路也会有柳暗花明之处。
话说今年中秋,在老家过节,看到公公摘回来的大南瓜,得到了灵感,就想做南瓜馅的黄金开口笑馒头,作为上午的主食。

于是,把南瓜去皮切片,上锅蒸熟。发上了一块白面团之后,又把南瓜添加白糖、面粉接着发酵。因为想把馅做得软烂一些,就只是添加了少许面粉,做成了黏糊糊的南瓜馅。

用勺子将馅挖到擀好的面皮里,就像包大包子一样的操作。最后馒头是包成了。用笼布盖上,等着它发酵成功。
心里想的是,这样绵软可口的南瓜馅,老人和孩子咬一口,不得满口生津啊。
可是不久,就在我踌躇满志地掀开笼布的时候,恐怖的事情发生了。
圆圆的馒头竟然瘫软如泥,发酵成了饼子状,丑得简直酷似我的这张五官模糊的大饼脸。

这可怎么办?若是上锅蒸出来,那模样只怕是比我的脸更加恐怖。
大过节的这是要吓人啊,手残党来了这么一出,沮丧得我简直要哭。
冷静下来后,看到饼子状的它们,我又突然来了灵感,就顺势而为,烙成馅饼不就成了吗?
于是,找出老孙家祖传的铝制平锅,生火倒油,烙了起来。

烙到半成品,就觉得它们特别漂亮,那裸露的南瓜馅金灿灿的,发出诱人的光泽。烙至两面金黄,我忍住烫手的热度,吸吸哈哈地撕开,一股甜香扑鼻而来,热热的馅料流了出来,就像流心月饼。
餐间,这被拯救的南瓜馅饼竟然得到了孙同志的高评,据说口感不糙起那开口笑馒头。
什么叫柳暗花明?什么叫曲径通幽?那一刻的惊喜就是了。
再说这天雨中买来猪肉馅和莲藕。不打算做藕盒,也不打算炒藕片,准备做丸子。
把藕段削皮擦丝之后,剁馅,加调料与肉沫相拌融合,打上俩鸡蛋,撒上少许玉米淀粉。
丸子还没动手做,只一会儿藕就出了水。这初秋的鲜藕水分可真大,我事先就忘了先给加盐控水。因为只想多菜少肉,粘度也不够。
怎么办?加面粉吧,口感就太糯了。干脆,改变思路,煎成饼吧。煎了一盘,剩下的冷冻起来还可以包成当包子馅。
浩博吃米饭的时候,喜欢搅拌上菜,这藕饼过于酥软,拌在米饭里,很能融合,他连连说好吃。
不知道苏东坡在发明美食时,是不是也有顺势而为的改变。
做饭是生活的一部分。其实生活无所谓好坏,只要别一味死心眼,只需要改变思路,改变方向,就会有意想不到的结果。
正如白落梅所说:“ 生命是一场无法预测的旅程,无论你我走到怎样不可收拾的境地,都要淡定从容。每一次不如意,每一个不顺心,其实都会有预想不到的结局。风随云转,柳暗花明,就是如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