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生而为人,我真的很怕死

生而为人,我真的很怕死

作者: 寻欢做乐 | 来源:发表于2018-11-05 13:08 被阅读16次

    我对死这件事情真的很没有分寸感。

    一旦对一件事情没有分寸感,就很容易变得轻薄。不过轻薄也没有关系,该体会到的痛和悲,迟早时间会教给你。多和少,一分都差不了。

    我第一次听见“死”这个字,是在大二,家里一位亲戚去世,我姐打电话告诉我。

    我和他关系很疏离,印象里他永远板着个脸。他不怎么喜欢我,我也不怎么喜欢他。

    得知他去世的消息,我除了觉得突然外,也没什么多余的情绪。一个人迟早会死,从来处来到去处去。生老病死这是件再正常不过的事情,有什么可悲伤的?

    第二次亲眼看到了“死”,是大三暑假在法制报实习采访,一位独居老人在家中去世,尸体大概两天后被发现。

    我去了现场,亲眼见过尸体的腐烂,亲自闻过尸体的味道。我也写过那样的场景,“没有任何修饰,浑身散发着臭味躺在一滩黄水里,实在算不上体面。人死如灯灭。”

    那个时候,“死”第一次刺进我心,但不过是轻轻一下,略有点出血但很快被我止住。那个时候我觉得,我死的时候一定要体面。

    再接下来,就是今年。

    李敖、霍金、树木希林,我熟知的人一个个离世,但他们都还距我尚远,虽然觉得遗憾和惋惜,内心也总归是接受的。他们只是又回到时间里了而已。

    直到这次,先是李咏先生因癌症去世,再是金庸先生逝世,突然让我领会到到底什么是死亡。

    或许人只能在某些特定时刻才能体会到某些东西的意义。

    李咏和金庸分别贯穿了我的童年和少年。

    小时候看电视,李咏标志性的卷发和手势,我从来没特地记过,但只要一想起这个人,就知道他是什么样子。

    前天晚上出去吃饭,刚好是七点左右,店里在放新闻联播。我点完单,在店里玩手机的时候,有一瞬间很恍惚,仿佛是在家里。我爸在看新闻,我妈在厨房忙,我和我姐听着新闻各自玩着手机。

    感官里最敏感的记忆不是眼睛,而是耳朵吧。熟悉的声音一响起,我们自动就会回到当时的场景,感受和心情扑面而来。

    就像李咏,一听见他的声音,我就会回到很小时候的那些下午。一个人百无聊赖地坐在凳子上,看着电视里的他耍嘴皮子,和嘉宾开着嘻嘻哈哈的玩笑。

    他没有教会我什么东西,也没有留给我什么宝藏去继续探索,他只是陪伴,陪我度过无聊匮乏童年的一天又一天。我没有很爱他,也没有刻意去记住他,但无意中他已经成为我过去记忆的一部分。

    后来没多久,又听到金庸先生去世了。

    有个编辑朋友说,“古龙、梁羽生、金庸先后作古,通往武侠世界的虫洞已经缓缓关闭。”少男少女谁没有武侠梦,而谈武侠谁能绕得过金庸呢。在我心里,金庸很厉害。

    他不止是小说写的好,笔下那么多英雄美人,都有血有肉真实得不得了,那么多儿女情长江湖侠义,也都个个栩栩如生,各有千秋。

    而他最了不起的,是他创造了一个武侠江湖。他自己建造了一个世界,放进去了一批人。后来都很多武侠作者,只需要创造自己的英雄,放到这个武林江湖里就好。

    我们说创造,写东西画画,我觉得最厉害的不是从1到2,而是从0到1。太难了。

    而且金庸,真的太懂人的感情了。用那么轻巧朴素的一句话,就能写出来百转千回的柔情。

    赵敏的“我偏要勉强”,周芷若的“倘若我问心有愧呢”,李文秀的“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偏偏我不喜欢”,一字一句都朴实无华,但偏偏能让你心头一颤,记一辈子。

    越是情重心动,越是悄然无声。

    22岁的这一年,时间教会我死亡这一课。

    所有人都会离开,死神会带走所有人。“死”,对我而言不再是轻松潇洒的一句,“不过是从来处来,到去处去”。

    "死",是消失,是彻底不见,是我哭着喊着也不会留下的无望和悲凉,是这辈子缘分到此结束,下辈子永远无缘相逢。

    写到这里,我很难受。

    人生短暂,白驹过隙。

    人手里能抓住的就这短短数年的一辈子,但我们,到底用这仅有的时间干了什么?

    在我写完推送的此刻,蓝洁瑛去世了,我喜欢的博主又说自己终于来到了20岁觉得只要到了这一天就该去死的中年。

    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希望我们每天多留点时间给自己,多让自我在身上存在一会吧。

    最后,周末愉快,朋友们。

    晚安。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生而为人,我真的很怕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hjx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