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说说杨二嫂的“小”

说说杨二嫂的“小”

作者: 雪孩子 | 来源:发表于2017-11-21 15:10 被阅读0次

        杨二嫂出身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出身的杨二嫂自然也盼望着衣食富足,甚至这可能是最高的追求,不敢奢望更高的。按当时的习俗裹了小脚,长大嫁的夫家是开豆腐坊,算是有个小产业。应该是温饱不成问题。

        年轻时的杨二嫂,得了个诨号“豆腐西施”,豆腐店的买卖非常好。镇上的无赖地痞,就算是正经人家大概也愿意来他家买豆腐,一睹“西施”风采,擦着白粉,安静贤淑,“终日坐着”温婉静美,买卖就可以非常好,此时的杨二嫂应该是满足的。

        然而二十余年后的杨二嫂变得让人认不出了。美态全无,凸颧骨,薄嘴唇,五十岁上下,像极了细脚伶仃的圆规。性格上也尖酸刻薄,话多舌利。对于我的遗忘,她愤愤不平。“我”便成了她眼中令人无限怨愤的“贵人”,这里面有嫉妒,有愤恨,有讥讽,更有对自己所过生活的不满。“还说不阔”反问两次,“愈有钱愈是一毫不肯放松”也絮叨了个来回,按心理投射理论,这正是杨二嫂的渴求和对钱物的锱铢计较。她此行是要拿回去些“破烂”的,然而没达到目的。于是不管“我”是不是真正的“贵人”,她便借此倾倒出一腔的愤懑,这何尝不是她遥望渴求的生活——大户人家的生活。当官、几房姨太太,出门是八抬大轿的风光和轩昂,收获的是众人艳羡的目光。

        然而再联系她自己,只有愤愤于有钱人的抠门,社会的不公。顺手牵羊地偷了母亲的一副手套。

        小户人家的杨二嫂,出身卑微,眼界狭窄,生活的压力已经把她压迫的眼中只剩下物、钱。当最基本的物质生活都不能保证的时候,她不再“终日坐着”,而是每日必到“我”家,抢白我,诬陷闰土,连偷带拿我家的东西,和她的对拮据生活的主动出击相比,闰土则是另一种选择。

       当“我”想到她拿了那狗气杀飞也似的跑了,而且还是装着这么高低的小脚。不知是该笑,还是难过,亦或是悲凉了吧。

        裹脚、飞跑,都不是她所愿意的,她哪里又抵得过生活车轮的碾压。

        小时候,是目睹过奶奶的小脚的,印象里没有那么触目惊心。但搜一搜裹脚的图片,旋即震惊那足骨的变形,问一个知情者“走路时间长了,累不累?”“累呀!”裹足不前,它裹住的是女人的独立和自由,裹住的是女人对幸福的创造!

       幸亏我生在新时代!

相关文章

  • 说说杨二嫂的“小”

    杨二嫂出身小户人家,小户人家出身的杨二嫂自然也盼望着衣食富足,甚至这可能是最高的追求,不敢奢望更高的。按当...

  • 小妗婆

    小妗婆是父亲小舅的媳妇。想起她,就想起鲁迅笔下的豆腐西施杨二嫂。我想小妗婆年轻时应该就是活脱脱的杨二嫂,为什么...

  • 年轻的杨二嫂,是记忆中一道靓丽的风景!

    很多人都认为,闰土和杨二嫂的位置有点冲突,删去杨二嫂也行! 其实,杨二嫂和闰土并不是一类人,更谈不到位置的冲突;但...

  • 嫁女2

    (三) 据说杨老二走的时候,杨二嫂刘彩英,是没有去下葬的。魏老头安抚村民,杨二嫂是因为怀了孕,悲痛过度才下不了床的...

  • 【小荷文苑第84期】师生同写杨二嫂

    【下水作文】 杨二嫂 岐山三中 候会芳 二嫂者,浙江绍兴人也。不详...

  • 杨二嫂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杨二嫂,杨华之妻,跟我家是多年的老邻居。 因为岁数相差太多,故对她的印象并不...

  • 鲁迅《故乡》中,灰堆中的碗碟谁埋的?

    在鲁迅《故乡》的结尾,有一段和杨二嫂有关,原文如下: “母亲说,那豆腐西施的杨二嫂,自从我家收拾行李以来,本是每日...

  • 【语文教学】说说《故乡》中的杨二嫂

    鲁迅先生的文章,我曾经读不懂。 但我现在越来越喜欢他的文章,一字一句都值得细细品,慢慢尝,趣味无穷。 现在,我们学...

  • 豆腐和西施到底是什么关系?|Robin读历史

    鲁迅在《故乡》里写到,自家斜对门有个开豆腐店的杨二嫂,人都叫伊“豆腐西施”。可惜鲁迅见到的杨二嫂,已经是年近五十的...

  • 审灰中埋碗之案

    被告人: 闰土 起诉人: 杨二嫂 案件分析: 杨二嫂在灰烬中找到了许多的碗碟。 经过了一番讨论,便认定是闰土埋的。...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说说杨二嫂的“小”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kwv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