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07

作者: 胖华 | 来源:发表于2022-05-07 18:42 被阅读0次

    少有人走的路(二)

    志华读书,我们今天分享第二部分:爱,这个很熟悉,有多种解释的高能词儿。

    作者对爱的定义: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的心智成熟,而不断拓展自我界限,实现自我完善的一种意愿。

    上一部分讲了自律能够让我们承受问题带来的痛苦,并且助力解决问题。而心灵在承受痛苦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会不断成长。所以自律是心灵进化最重要的解决方案。

    但我们为什么愿意约束自己去承受痛苦呢?是什么力量在支撑和推动我们?本书做答:这种力量就是爱,爱是自律的原动力。

    从定义出发,作者阐述了几个容易误解的现象。首先“坠入情网”并不是真正的爱,这只是幻觉,甚至是情感和心灵的一种退化。它是人类内在性需求与外在特定条件发生作用时产生的反应,意义在于增加生殖机会促进物种繁衍。

    热恋导致自我界限崩溃,内分泌改变,智商降低。感觉可以与另一个人彻底的亲密与融合。这其实就是我们幼儿时期与父母相伴成长的全能自恋体验,两个人热乎劲一过就如梦方醒了。

    父母对孩子一定都是真爱吧?派克有个男患者,性格拘谨内向胆小怕事。这哥们儿说:我老妈对我爱的太深了,她从小学开始因为怕我受到伤害就每天开车接送我上学放学。一直到高三在我的苦苦哀求下老妈才同意我自己坐校车。

    这个老妈过度保护,与孩子生活刻意黏连的行为会阻碍孩子的独立成长。所以父母的这种行为不是爱而是自私。原因是父母自己无法克服与孩子分离产生的焦虑恐惧,无法处理好与孩子关系上的自律问题。

    爱,不是感觉,不是空想,而是行动,是奉献。需要付出全部的智慧和力量。作者对爱相对独特的定义比较凝重而且苦大仇深。但也处处显出保守安全的疗愈风格,例如他认为:

    健康的婚姻和健康的心理治疗过程一样,双方都要做出适当牺牲,把个人好恶放在一边,给予对方更多关怀。

    只有当伴侣双方的求偶本能结束,走出热恋幻觉,并愿意各自独处一段时间时,他们的爱才开始接受真正检验。所以按派克的观点,老夫老妻才能算是真爱。

    尽管“爱”的定义宽泛,个人理解的层次复杂丰富,很难说清楚。但作者给出了相对清晰的观点论述。

    爱是为了促进自己和他人心智成熟的一种意愿。这个意愿最重要的体现形式首先是“关注”。关注是真爱的起始和基础,关注是能力也是艺术。

    关注对方,认真倾听对方说话,并不容易操作。我们是否可以耐心的听自己五,六岁孩子逻辑混乱颠三倒四的唠叨。我们是不是习惯了不耐烦的打断身边人的话。

    关注也是一个衡量标准,在我们认为自己很爱孩子,很爱伴侣的时候,可以审视一下自己是否真的关注对方。我们真的了解对方的情绪,好恶,价值观,和现在的生活状态吗?或者我们只是自以为是。

    心智成熟的过程也是自我界限的拓展,你要不断的进入陌生领域,再塑造出一个不同的崭新自己。如果说关注是爱的行动,那么勇气就是爱的核心理念。这又是反常识的,我们一想到“爱”,第一反应是温暖,安全,甚至是安逸和享受。

    而作者认为真爱需要承担失落,独立,冲突和投入四大风险,承担风险需要勇气。具备勇气不是不恐惧,而是即使心怀恐惧依然能够坦然行动,克服畏缩心理,大步走向未知的未来。

    只要建立人际关系就要承担失落和冲突等痛苦和风险。有一种说法是让男孩子成熟最快的办法就是失恋几次,但前提是你要具备屡败屡战的勇气。

    真爱让我们克服惰性,可以体验到:人生唯一的安全感,来自于充分体验人生的不安全感。

    我们看到作者对爱,对成长的理解更多的关注是“勇气”。这和他本身是心理医生有关系,我们知道主动寻求心理治疗首先需要的就是勇气:承认自己出了问题的勇气,投入时间和金钱的勇气,承担治疗结果不尽人意的勇气。

    作者当然有其片面,但同时也给出了很多有价值的建议。例如:如果把心理治疗界定为爱的历程,那么反过来说,我们真心的爱亲人和朋友也意味着我们是在对其进行心理治疗。所有建立在真爱之上的情感关系,其实都是互相鼓励,共同促进的心理治疗关系。

    结合我们的现实生活:作者的观点有其实用价值,例如对抗混沌和痛苦用自律,而自律的动力是真爱。实施真爱的核心理念是拓展自我的勇气。在每一个环节都是逻辑清晰并且有抓手。

    好书的特点当然不是纠缠对于错的问题,而是我们很容易在书中看到自己。可以启发我们做更多角度的思考,可以给出一些超出我们原有意识范围的答案。从这个角度看,读书思考的过程也是促进自己心智成熟的过程,动力应该是来自于自尊和自爱。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2022-05-07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nmmxu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