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分一秒,时间分秒变化速进,心也会紧张。思想越发想集中,急于想快速完成没写的日更文。
上月初陈直在某论坛帖子火了,今天女儿也转来某记者采访主人公文章。他08年上大学,渐迷上哲学,荒废本专业数学功课学习,在10年被学校退学。进入社会后,继续学习哲学研究海德格尔,自学英语研读原著。现在翻译一本导论联系出版社没有回复。他在论坛发表想出版书后,再想能否作为同等学历读研究生?思想苦闷却不知怎么做?当然,后来帖子发表后有找到了答案。
每个人按照舞台剧,会演绎剧中的人物形象表达内心情感。人物角色不同,会有生活张力活法。可是读完陈直事会心情五味杂陈,觉得像夏天里闷热天气。无以言表,怎样才算帮助他呢?其实没有权利,对他人生活方式评论。人进步是好,可当现实显现和所想有巨大差异,如何选择呢?
或许个人看法理解片面,何谓专注和执迷?有时没有完全界定,能有所悟而学习有了成功就是专注。执迷是对所做事沉溺会忽略其它的生态基础。比如追星,当年的刘德华粉丝杨丽娟是到病态心理问题,痴狂影响到身边家人。专注固然重要,如清代刘宝楠研修《论语》一辈子,后成功编著出来《论语正义》。这就需要正确来掌握,调整修复好自己心态,接触社会和转移注意力。
其实学习哲学,不觉得它是有阶层标签。可是不知何时开始,不仅仅是哲学,或许甚至学习高考也会给予,名曰的所谓起跑线。读过费孝通先生,在对古代城市和乡村数据统计里,对于清朝科举有功名统计出身,发现也会有将近一半是来自乡村。不要轻看自我而自卑,也不要高估而自负,用一颗接纳包容心,学习了解事物的发展,也包括对人相处时候,更需要多些善良宽容。
在古代出生于这样的环境,祖辈、父辈也都是 这等人物,熟悉得很。费孝通习惯用事实说话,提供实证。为此,他和恩师潘光旦先生做过专题研究、统计,分析了915个清朝贡生、举人和进士的出身,结果事:52.5%出自城市,41.16出自乡村,6.34%出自城乡治疗得市镇。摘自费孝通先生《乡土重建》
读书是让人的思想,从读书里获得精神上的觉醒。学习做人的品德,其中有“礼”和“乐”,在春秋时期《论语》学而篇里讲:“学而时习之”其中的学是学习什么呢?古代是说的有六艺说法,就是礼、乐、社、御,书、数。这就需要知识内和外在结和实践应用。做好自己能做就行,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当人学习内在追求,和现实生活有了冲突矛盾,追求对人来说还是空谈吗?
礼:也就是社会中待人接物的行为规范
乐:是对人们性情的陶冶。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