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在语言游戏的着眼下讨论的都是一些人类的行为。比如知道,理解,阅读,学习一个游戏。而非不包含人的活动的概念。
也不对,开始的时候,w讨论什么是‘红’的意义。
但是即使后者,也不是在讨论‘红’这个字,而是讨论它的意义。意义是人的理解行为。意义的思考,理解还是一种人的行为。
语言基于我们思考的事情作为其如此这般被使用的规范,或根据。思考的事情作为规范语言游戏的用法的轴心。
这就是实践领域中思考的东西作为对象其形式对于语言游戏作为嵌入其中的形式的东西。就如同一根线串起的珍珠,成为项链。
这里,思考的东西的形式,相比于亚里士多德的实体的形式。可以把后者看作前者通过语言的思维得到表达时,对于思维的规范。
我们思考的事情是从经验中来的。经验作为给出我们思考的东西的源头,决定着我们如何使用语言来思维。
意义在本质主义,是基于语词的本质的逻辑构造迩来的东西。因此,意义在语词和先天逻辑的结合里就指出了所有的可能性。
意义是语词的本质基于逻辑关系而构造的东西。是受语言所决定的。
但是以我们思考的东西为规范语言的使用的轴心的情况中,意义在诸语词之外,正是综观诸语言游戏的统一它们的所在。这也恰恰是认知中形式和质料的关系。区别在于后者的对象是自然材料,前者是人的行动环节作为材料。
譬如建筑中,我们把一块石头用来砌墙,还是用作窗台,或者制造门槛,石头用在不同地方就有不同的意义。
和语言的意义的家族相似,类似。
亚里士多德的质料不分有形式的思想,和生活形式要基于想象力来领会。生活形式在对于语言游戏的综观中统一它们,而不是前者为后者所决定。这里有相似。
把从语言到意义的给出看作一个人的行动。
神经科学的东西作为读脑的结果,读到的只是思维过程相关的东西,而不是要表达的或在思考的东西
给出一个心理现象,总是可以有不同的理解下不同的意义。心理现象和语言游戏一样总还是处于用法之下,嵌入生活形式之中。而它们的意义或要表达的东西,生活形式,总是经验中指定给出的。
心理现象和语言之间,有弗雷格的语言和涵义之间的那样一种关系。涵义是基于语言的给出方式就给出来的东西。这里有一种决定论。但是心理现象之于语言,基于一个人的性格,经历,习惯,风格而联系起来。但是在语言/心理现象,与意义之间的关系,后者则是一种客观的东西。
在科学里,语词基于特定的思考而具有固定的用法。但是一般地谈论语言的意义时,就要考虑我们可以思考的东西的任何可能性。因此,语言的用法就不可能处于任何先天地或固有用法。这是由经验世界或我们考虑的东西的经验性所决定的。
高吉国
阅读也是种理解的过程,这种表述是不是不够严谨。前面有涉及到只是读出字母的读音,而不涉及到理解“词”的内容或意义。
陈常燊
有各种各样的读,有各种各样的理解,某些阅读与理解有关,有些只是字面上的有关……
20:48
守静笃
别人会认为阅读理解为各种本质的东西,或者共有的东西,比如某种特定的阅读感觉,或者特定的外在行为,或者某些内在神秘的心理处理机制,维特的诊断就是要指出这些理解阅读的思路都是有问题的。
高吉国
代老师说的极是,同时也是陈老师刚才说的意思,有各种各样的“阅读”,它们之间并非有同一或本质的东西
梅杰吉
“读”是一种较为复杂的技术,而技术需要训练。这就意味着:1)谈论“从某个词开始,他会读了”是无意义的;2)是否在读也并不在于是否具有某种特殊感觉,尽管确实有阅读的特殊体验——我驾驶火车时,有一种特殊的风驰电掣的感觉,但并非只要具有那种感觉,我就是在驾驶火车,因为这也可能是药物的结果——总之,把阅读的特殊感觉从阅读的过程或者环境剥离开来是毫无意义的;3)阅读和背诵之间存在一系列过渡,它们的界限并不是一个“clear cut”,它们的区别依然在于周边环境;4)阅读是从书面字词推导出口说声音,这也是错误的。因为,“推导”依然依附于本质主义的思维路径,而作为掌握了一种技术的阅读,书面字词和口说声音之间的关系并非一种因果关系;毋宁说,它是一种现象关系,即,这里没有中间环节;5)阅读的“家族相似”特征并非要削弱阅读作为一种技术的复杂性以及我们对它加以把握(纵观)的难度;在此,举例并非由于无法把握本质而不得不采取的退而求其次的办法,阅读的本质即在这些例子中
高吉国
没把握到论说“无”和“无”这个声音的要点
梅杰吉
因为这里没有要点,不要去想这里有要点,当开始想的时候,基本上就已经被误导了
徐强
好比,无世界观的世界观?
高吉国
如果没有一个独特的对于语词的声音的内在的听的过程相伴,我根本不能查看一个印刷的德语词。
165节的末这句话应作何解,谢谢。
梅杰吉
“我简直”这个表达,说的就是那样一种诱惑对我们的吸引
徐强
这里是说,按照语词公共意义的角度来谈论某个语词的意义与理解,LW似乎是说,在这种讨论中,不要谈论个体自身学到那些语词相伴的各种感觉
徐强
也就是杰吉所要表达的要点
21:49
梅杰吉
最后一句话可以理解为反讽
刘畅
杰吉的总结很好呀!
徐强
某个语词相伴的声音,我可以理解为个人学习该语词的回忆,但个人的有关会议,这并不是公共意义上的“读”。当然反讽的说法或许得当
徐强
某个语词相伴的声音,我可以理解为个人学习该语词的回忆,但个人的有关会议,这并不是公共意义上的“读”。当然反讽的说法或许得当
徐强
某个语词相伴的声音,我可以理解为个人学习该语词的回忆,但个人的有关回忆,这并不是公共意义上的“读”。当然反讽的说法或许得当
高吉国
疼是我的疼——这个感觉是我的感觉,但“疼”不是我的“疼”——这个概念是我们大家的概念。相应地,我们可以有“一模一样的感觉”(the same),虽然你和我有的不是同一个感觉(identical)
高吉国
图像在先,还是语言在先,也是图像学讨论背后的一个基础哲学问题
高吉国
图像,可能语言或语词记不起了,比如作家用作品塑造的角色,如阿Q,图像是用语言来塑造的(文学理论上一般持这种观点)
23:04
高吉国
记忆图像,回忆之前曾见过或阅读过的东西,回忆的图像可能清楚,或者模糊。
想象图像,比如阅读语词(诗词),是由语词生发出的诸种想象,与语词相关的实指有相关的关联。
高吉国
举例:
1)记忆图像,记起我看过的大海,什么样子的,脑海中浮现出不同的图像。
2)想象图像,(略狭窄的理解),看到“大海”这个词,结合这个词出现的语境,给读者以想象的空间,带来的是阐释的多样性。
刘畅
@高吉国 我觉得可能不能大而化之地问图像与语言,哪个在先。陈嘉映老师有个提法:我理解了“猎豹”这个词,配合着对这个词的理解,我可能也可以体验到这个词带给我的一个独特的“象”。这个词的“象”是带有规范性的,由我对这个词的理解决定的,而不是相反。尽管,可能在我理解“猎豹”这个词的意义之前,就已经见到过类似的图画(这种意义上的“看到图画”是不具有规范性的)
梅杰吉
记忆图像当然属于心理图像的一种,这里根本没提“想象图画”,image是图像的意思,不是想象的意思吧,我蒙了
闫玺印
imaginary
高吉国
让这幅图画(想象大海或回忆大海)成其为大海的图画的标准仍然是语言的。
刘老师的这个诊断很到要点上,谢谢
1
人造就的现象中,其造就过程中人的行动展现一种内感官时间。内感官源于康德,应用于知性。知性是不自觉的机能。但是在有意识的行动中,以我们思考的东西为其作为实践活动的行动的规范性的根据或轴心。
一颗石子投水,激起的波纹以圆圈扩展开来。圆圈的扩展是现象的前后相继。但是我们拿一个圆规划出一个圆,是我们的思维的规定性,内感官,施加于现象中的材料上,带来一种思维的显现。这就是实践。实践把内感官时间带入到现象中来,是在有意识地造就某物(现象)。
波纹漾开,是现象之间的前后相继,是物质的运动,是自在的。而圆规划出一个圆,是我们思考的东西的表达。实践活动不是自在的,它受我们思考的东西所规范。实践活动的轴心是我们思考的东西,后者带来前者。
2
哲学的反思在于在于达成概念的一。实践在于to be。反思作为思维中的实践,在于作分析。哲学的反思则是一般形式的或一般逻辑的分析。而感觉的实践,从应生理和心理需要而来的实践,到审美的实践,其中精神性的区分在于意志的满足后,产生的,是自我取消的空无,还是存在的有所确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