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法#超级个体#知识管理「57/63」
关于知识管理,你是否以为印象笔记够用了,思维导图真不错?
曾经的我也一度这么认为,直到学习了这节课。
「见」
今天学习得到《超级个体》的一节课:用知识管理两步半法则,发展专业领导力。
知识管理有没有什么坑啊?以下列举三个。
1、把印象笔记等知识管理工具当成知识管理
属于“把书架当成书,把藏书当成有学问”。
2、把思维导图等记忆工具当知识管理
不便于搜索、不利传播、不好整合。
晒笔记很好,但千万别把“特艺术特有成就感的知识记录”变成了知识管理的终点。对于知识,功能性远远比炫耀性重要。
3、把写作、讲课等当成了主要的知识输出
知识管理并不是内容生产者、研发者或者讲师的专利。
知识管理的输出方式有:内容、技能和判断。
输出就是为了产出结果,下面就先来说一下输出方式。
a、输出内容
写作和演讲是常见形式,但还有ppt、开会时的新观点、启发性的谈话、吃饭时的一个段子等等。
前面说到了输出内容中的写作,以下进行深入探究:
写作之难,在于把网状思考,用树状结构,体现在线性展开的语句里。(引用自心理学家、《心智探奇》的作者史蒂芬·平克)
以上恰巧对应的是知识管理的三个步骤:收集、整合、呈现。
第一步:接球,拿稳球:收集整理知识。
第二步:调整动作,准备上篮:提取、整合知识。
最后半步:投篮、命中:形象化、表达知识。
关于知识管理,你是否以为印象笔记够用了,思维导图真不错?
b、输出技能
这个就是知识转化为技能,比如表达能力、学习能力的上升,让你更加知道如何能更好的与某类客户达成一致。
c、输出决策
就是知识转决策:如很多人听完课,决定投身某个领域。再如刘备见完诸葛亮,决定三分天下。
职场人最好的知识管理产出:复盘。
关于复盘文化,国内的源头是联想。
复盘文化:当组织任何一个人有新的探索(一手知识)的时候,一定要尽快集体讨论,共同复盘(高效率的学习),并且以文字的方式(隐形知识显性化)知会这个团队里的所有人(知识输出)。
有人说,很多人说做事靠状态。
其实,就是缺乏持续的知识输出。成功就是找到幸运但是低概率的事,变成知识,并高概率地重复。
所以,对于很多职场人,不建议写文章。
与其总想着写文章大火,不如自己积累身边的做事知识:老事情写文档,新事情做复盘。
本节课中还介绍了如何短期了解一个行业,本人觉得很不错。
订阅要研究的领域的所有头部公众号,然后并不打开。做方案前,从行业高手处找到“关键词”以后,再去搜索,阅读后直接做成文章。
知识管理的本质是什么呢?
收集和整理知识,有效率的产出结果,解决问题。
目标很明确就是解决问题,那么可以说不是以解决问题为目标的知识管理,都是变相的“耍流氓”。
「感」
那我是不是“耍流氓”了好久呢?
我现在持续的学习《超级个体》专栏,基本都是逐个学习,其实对于我当下的生活和工作没有很针对性的问题解决。
重学的前期目的就是为了持续的输出文章。
「思」
截止目前,我已经重学了几十篇,其实也有特别有感觉的,当然也有学了就是学了,做一个转述者而已。
做一个转述者,是我的目标吗?显然不是,我也是想通过持续的输出文章积累自己的势能。
通过学习本节课,我们要输出的是能够解决我们问题的复盘文章,其实才能够达成“共赢”,而不是“自嗨”。
怎么才能输出结合我们切身问题的文章呢?
那么就是先找到现存生活和工作中的问题,然后反推学习标的。
「行」
不再仅仅的在课堂上拍照,那大多只是留念;
不再看到“好东西”时进行一味的收藏,那很多都是停留在一边;
尽量少写那些无关自己切身问题的“自嗨”文,毕竟解决问题才是久远。
“耍流氓”了这么久,我也要正经一回。
下一步措施:
列举现在自己存在的问题,精炼成“管检测”,再跳跃的去《超级个体》中选择性重学。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