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收到朋友诉苦,情人节陪妹纸去看电影,本来多浪漫的事情,尴尬的是,全程睡着了。睡着了,睡着了,睡着了。。。。
倒不是电影有多无聊,而是真的太累。春节后回到岗位忙成狗,上班才四天就加班了三天,平均睡眠每天三五个小时。
情人节恰好没有安排加班,朋友如获大赦,赶紧约饭逛街看电影。
然而,当影院灯光渐暗,人群停止喧嚣,简直不要太适合睡觉了。
“加班那么辛苦,辞职跳槽咯。”
朋友苦笑,“人到‘中年’,压力说来就来,辞职以后还能做什么?”
有一年在实验室养细胞,几个师妹问师姐的年龄。
师姐戴着口罩,左手DMEM培养基,右手Eppendorf移液器,想都不想回了一句:忘了,中年人过了24岁,就不在乎自己多大了。
根据联合国新浪微博发文,“青年”的定义是年龄介于15岁与24岁之间的群体。也就是说,95年之前的“90后”们,不知不觉,已是人到“中年”?
关键词:脱发、中年、焦虑
image对于三十岁以后的人来说,十年八年不过是指缝间的事
而对于年轻人而言,三年五年就可以是一生一世
都说现在的年轻人是幸福的一代,工作想做就做,不喜欢就辞职。有文化,有梦想,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也知道自己喜欢的行业,但有多少人真的敢随便辞职?
身边有年入丰厚的高管金领,也有无所事事的闲云野鹤,还有迷茫于朝九晚五的打卡生活的上班族。
每天步行五分钟到单位,打卡考勤,然后打开电脑复制粘贴等下班,回家团聚其乐融融,一直到退休养老,这是最令父母喜欢的工作。
也有人不甘寂寞,人生不应该就这样挥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在商界浮浮沉沉,失败也让他们更有底气开展下一个新项目。
更多的还是朋友这样的,好不容易找了份高薪的工作,面对的是无穷无尽的加班。
“我要辞职!”但辞职以后应该怎么做,理想和现实的冲突怎么平衡,没有收入,车贷、房贷难道靠卖肾卖血来还。
“裁员先从中年员工下手, 责骂先从中年员工开刀”,被誉为是职场的新规则。
“上有老,下有小,没了年轻人的体力,却在更好的职位上,拿着更高的薪水福利。”这是一家企业发展受阻,解雇员工时候的说辞。
当然更多时候或许并没有这么糟糕,中年人始终是社会的中流砥柱,有更丰富的阅历,更全面的知识,更开阔的眼界。
但如果从年轻人熬到中年的过程中,并不具备这些积累,也没有相应的学习能力,会不会遇到“中年危机”?那就不好说了。
“在这个时代,你的工作会背叛你,你的行业会背叛你,你的专业会背叛你,唯一不会背叛你的,是你的认知和你的能力。”
稻盛和夫的管理学把人分为三类:
1.不燃型:点火也烧不起来的人;
2.可燃型:点火就着的人;
3.自燃型:没人点自己就能熊熊燃烧的人。
讲道理,大多数人都会相信不点自燃型的人活得最幸福,他们有生活目标,也有执行能力,知行合一,大多都能获得对应的成就和经济收入。
塞利格曼在《真实的幸福》中是这样描写:幸福的关键不在于修复我们的“缺陷”,而是发现我们的优势,并在每一天的生活中发挥这种优势。
他认为无论哪种类型的人,都可能有的二十四个长处,把它分成六类:
第一类智慧与知识,包括好奇心、爱学习、判断力、原创性、智慧、从多重角度看事情;
第二类勇气,包括毅力、正直;
第三类人文素养,包括仁慈和爱;
第四类公正,包括公民素养、公平和领袖能力;
第五类脾气,包括自我控制、谨慎和谦虚;
第六类品德,包括品味、感恩、希望、宽恕、幽默、热情。
对于那些点了也不燃的人群来说,内向性格并不代表他们不具备学习能力,创造力,判断力,也不代表他们不具备毅力,公平公正。所以,也不代表他们就无法获得自己想要的幸福。
善于发现自己的优点,投资自己想要的生活,等时间给你回报。
生活是每个人自己的选择,有人是来改变世界,而有人是来欣赏被改变的世界,最重要是知道自己的目标在哪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