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的去世,加之家里发生的重大变故,让我七十多岁的父亲,一直沉浸在自责,郁闷当中。每每视频,父亲总是哭泣,看着父亲啕嚎大哭的视频,我总是跟着哭,但眼泪能解决什么问题?
父亲这辈子,真的很不容易。
三岁丧母,奶奶无力承担四个儿子的生活,就把我的父亲过继到我的曾祖母名下(曾祖母的的儿子,在二十几岁的时候病故),是我的曾祖母拉扯大的。
父亲早慧,虽然上了二年级,但据父亲说,一直学习优秀,年年被评为优秀学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里,得到老师的喜爱。但家境困苦,父亲只得早早辍学,跟着其他人挣工分,后来,又跟着学做木匠活。
在我的记忆里,父亲是个发明家。我们小的时候,玩的手枪,高跷,都是父亲用刨子一下一下做出来的。后来,我们家开始种西瓜,我的父亲根据当时的情况,自制了活动板房。那时候,其他人家都是搭一个草棚看瓜,唯有我们家,父亲做了一个小的移动房子。这移动的房子,一面是门,其他的三面分别用塑料和纱窗做好,做成床的样子,还有一个可以遮雨的屋顶。待在那个移动的看瓜房里,童年也多彩了许多。
想想小时候,拿着一本书,躲在瓜房里,听着滴滴答答的雨声,看着瓜地的一地西瓜,别有一番滋味。
后来,我们都上学了,父亲一直教导我们,要好好学习,感谢成长在这样一个美好的时代,能够让我们自由读书,而不是像他那样,因为成分高,没有任何机会。
是啊,父亲年轻的时候,有好多次转工的时机,农业社外地务工的时候,好几次都被当时的技术员看中,但因为成分高,一次一次的被替代,父亲只好认命,回到农村,继续在农村面朝黄土,背朝天,在土地里寻找人生。唯一的希望,就是让自己的儿女走出农村,离开土地。
的确,我们也很努力,当别人家的孩子跟着大人干农活的时候,我们基本都是在家里做自己喜欢的事。我们的成绩一直优秀,尤其是弟弟,从小就有一种号召力,小学,中学,师范,都能很快成为同龄人里面的“孩子王”。而我,则是最容易被忽视的那个,但我也在我自己的世界里,自由自在的成长,长大。
不负众望,我们都考出来了。尤其是我弟弟,那年以第二名高分初中毕业。当时所有的老师,让我弟弟上高中,说是一个非常优秀的孩子,上师范太可惜了,但因为目光和眼界以及家庭经济情况,弟弟也和我们一样,走入了张掖师范。
而父亲,因为孩子们都在上学,就到城市的建筑工地,开始了打工生涯。凌晨五点,父亲就骑着自行车,向城市奔去。我们家离城市十六公里,我的父亲为了能按时上班,总是骑着一辆老式自行车,吱吱呀呀的向城市奔去。黑夜,依然回来。但那时候的农民工,没有保障,没有维权的地方。
有一年年底,父亲在工地整整干了一年,但结算工钱的时候,少了三十多天,父亲只能自认倒霉,也没有再找盯正,生怕下一年没有这份工作。
家里虽苦,但我们从未报怨什么,回到家里,总是叽叽喳喳的说自己在学校的经历,自己取得的成绩,父母看着我们高兴的样子,也总是很快乐很欣慰。
父亲性子耿直,一辈子不愿意麻烦别人。在我们成长的这些年里,每每遇到大事的时候,父亲总是很有主见的给出我们建议,让我们很快从迷惘当中走出。普通的话语,总是让我们眼前一亮,让我们有了自己的决定。
母亲生病这些年,父亲让我们所有的人都敬佩。
我的母亲生病已经十多年了,从我的女儿上幼儿园的时候,就开始断断续续的看病。这几年,每每母亲住院,医生都告诉我的父亲,可能熬不过今年,但我父亲依然满怀希望。他不断的鼓励母亲:“你要好好活,你活着,我才觉得活着有盼头!”也正是父亲的不断鼓励,母亲才熬过了一年又一年。这些年来,母亲看病的医药费,也有二三十万了,但父亲从未向我们说过什么。每次我们给父亲转钱的时候,父亲总打电话说,他还能坚持住,还有钱给母亲看病。我知道,父亲一年所有的收入,全部都给母亲看病了。十几亩地,养牛的收入,农业补贴以及我们给的生活费,都拿来让母亲看病,毫无保留。这一点,在农村,能做到的人有几个?
为了减轻我们的经济负担,父亲一个人耕种着老家十几亩地,养牛,还要收拾其他人家庄稼地的草料,其辛苦可想而知。但父亲从未向我们报怨什么,只是一个劲儿地说:“只要你们生活好就行!”一辈子不愿麻烦别人的父亲,用行动告诉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事。
父亲的辛苦和为人,让我们所有的人对父亲都充满了钦佩之心。
每次回老家,我的舅舅,我的哥哥,看着辛苦的父亲在悉心的照料母亲的时候,总是感叹:“真的不容易!”
在母亲去世之前,舅舅视频,对我的母亲说:“遇到姐夫,是你最大的福气,能够悉心照料这么久,真的让我们敬佩!”而母亲,也泪流满面……
母亲去了,留下了我们,也让父亲孤独的生活。
父亲是个长情的人,母亲的去世,已经让父亲不堪承受,但后续的故事,更让父亲雪上加霜。我不知道现如今的事情,能让父亲坚持多久,我只希望我的父亲,能够尽快走出阴霾,能够有力量的活着……
挥手之间写于2022年11月30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