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我在看王小波的《黄金时代》,无意中搜到了电影《黄金时代》。
此时代非彼时代,电影讲的是民国时期的女作家萧红的黄金时代。
看完这部萧红的《黄金时代》之后,就深深爱上这个倔强而又寂寞的女子。
《呼兰河传》是萧红在香港时写下的,在香港的《星岛日报》上连载,那时她还没有病倒,然而萧红的心境已经是寂寞的了。
呼兰是萧红的故乡,是她出生、长大的地方。
、萧红的故居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的呼兰区,是清末传统的八旗式宅院。
在《呼兰河传》中,她写道:
“那里边的人都是天黑了就睡觉,天亮了就起来工作。一年四季,春暖花开,秋雨,冬雪,也不过是随着季节穿起棉衣来,脱下单衣去过着。生老病死也都是一声不响默默地。”
“晚饭时节,吃了小葱蘸大酱就已经很可口了,若外加上一块豆腐,那真是锦上添花,一定要浪费两碗苞米大芸豆粥的,一吃就多了,那是自然的事。豆腐加上点辣椒油,再拌上点大酱,那是多么可口的东西。用筷子触了一点点豆腐,就能够吃下去半碗饭,再到豆腐上去触一下,一碗饭就没了。因为豆腐而多吃两碗饭,并不算吃得多。没有吃过的人,不能够晓得其中的滋味。”
“晚饭一过,火烧云就上来了。照得小孩子的脸是红的。把大白狗变成红色的狗了。红公鸡就变成金的了。黑母鸡就变成紫檀色的了。喂猪的老头子,往墙根上靠,他笑盈盈地看着他的两匹小白猪,变成小金猪了,他刚想说,他妈的,你们也变了。他的旁边走来一个乘凉的人,那人说,您老人家必要高寿,您老是金胡子了。”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充满了各种各样的声音和色彩的,可又是刻板单调的。
呼兰河这小城的生活是寂寞的。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在这种的寂寞环境中过去的。这在她的心里留下的烙印有多深,自然不言而喻。
萧红最后的日子,写下“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
“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如今,萧红的坟墓寂寞地孤立在香港的浅水湾。
在游泳的季节,年年的浅水湾该不少红男绿女呢,然而躺在那里的萧红是寂寞的。
愈读《呼兰河传》
就愈想去真切地看一看
坐着绿皮火车,到那个小镇
韶华不为少年留。恨悠悠,几时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