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经历30多年明治维新的日本竟然相继战胜了老大帝国清朝和老牌帝国沙俄。是的,固然可以说,彼时清朝种种劣迹,此类议论,前人之述备矣,这也是甲午以来几乎所有有识之士都在思考的问题。但是,它又是如何能战胜幅员广袤、早就启动工业化的欧洲巨人沙俄的呢?当然,固然也可以说,沙俄这个帝国主义名不副实,积弊甚深云云。
但是,以上议论,其出发点大多是合理化事实而已。但凡议论,多数皆如是。然而,合理化事实却恰恰不足以解释事实。是怎么做到的呢?我想很多人内心还是有这样一个疑惑的深渊等待填充。
而这个问题,我想,如果能站在日本的角度去思考,或许更加有意义。当然,绝不是另一种对于事实的合理化,而是深入日本当时的历史去审视这个东亚小岛上的“大”帝国的崛起。昨天刚看完的日本系列纪录片风格的电影电视剧《坂上之云》给了我一个很好的信息来源。
具体而言,坂上之云这个名字的由来是指站在山坡上眺望远处的云彩,隐喻着明治时代昂扬向上的时代精神。其聚焦于日本松山一个穷乡僻壤的没落武士家族的秋山兄弟与正冈常规,秋山兄弟通过勤奋学习,不懈奋斗,从没落潦倒的下级武士子弟,在明治时代迅速崛起,大哥秋山好古投身陆军,留洋法国学习骑兵,一手建设起日本的骑兵部队,并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驰骋疆场,战功卓著,以大将军衔荣退行伍;弟弟秋山真之投身海军,留美学习战术,在甲午战争、日俄战争中有定策之功;正冈常规则戮力于俳句的革新,客观上促进了日语这门语言的现代化。来自于同一个地方,从小一起长大的三人的轨迹折,既是在旧制度崩坏下偏远之地个人的崛起,也折射了日本这个小岛国在明治时代的崛起。
此前,我曾读过一些互联网思维和创业的书,里面反复提到的一个概念就是小组织终将战胜大组织,具体而言便是新兴的创业公司必将战胜大公司。于是,在审视这个纪录片带给我的日本明治肇始至日俄战争结束这段历史信息时,同样我也将目光投在了“小”上。因为,无论是前贤之论,还是政治科学里的明确定义,国家无非也只是一个组织而已。那么,理论上来说,这样一条小组织大组织的理论也应当是适用的。
那么,日本这个小组织到底表现出了什么特质?
其一,组织文化与价值的向心力。日本明治维新最初的主导力量其实是维新派的武士。既然是武士,那么必然也是旧制度的一部分。但是,正是这一批旧制度中走出来的人,鼎定了维新大业,并且长期稳住日本的船舵,穿越近代化的遍布暗礁的海峡,驶向近代化的蓝海。以日俄战争期间的陆军大臣儿玉源太郎与第三军司令乃木西典为例,这两人都是出身于长州藩武士家庭,从小接受的是传统的武士教育。他们在孩童时代就经历了动荡时代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激烈斗争,亲眼见证了西方坚船利炮的威力和武士刀的没落无力,灭亡的忧虑与危机从小便萦绕在他们心头,而后他们被安排在明治政府的陆军当中,因此,当面对朝鲜这个日本岛国的在大陆方面唯一的屏障时,他们首先想到的都是国家存亡的危机。他们深刻地将自己的经历和国家的经历联系在一起,进而将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联系在一起。
其二,新兴小组织的轻资产运营。毫无疑问日本在规模上比之清朝还是沙俄都是弹丸小国,在资产上也是微不足道。然而,也正是这样的轻资产低负担使得日本多次敢以国运相赌,全力以赴。就好比日后发生在沙俄的革命一样,诸多考量,害怕风险的有产阶级终究是斗不过赤条条来去无牵挂的的无产阶级的嘛。也好比,摊子铺大了的大公司,时刻都有持续的营收压力,而小公司赚到一笔订单就会开心不已了。
其三,清晰的目标与强大的执行力。甲午战争与日俄战争两场大战下来,日本给我的感觉都像是应试教育制度下积极备考高考的成绩中上游的高中生一样,想要搏一把,冲入名校,目标明确,目的单一,动用全部资源,全力以赴,该上的补习班,上!该买的补习资料,买!该吃的营养品,吃!不看广告,看疗效。什么有用,用什么。再苦再累,无所谓。但也正是这样清晰地目标与强大的执行力,使得日本能调动起整个国家的所有资源,即便明治时期日本的百姓被国家压榨的衣不蔽体,食不果腹,但是整个国家的精神气质都是昂扬向上的。
如果互联网思维中的小组织与大组织法则的视角能拿来解释国家之间的博弈,同样这样的国家之间博弈的经验也应该能拿来丰富小组织的运营和发展。无论是学校生态下的相比较于学生会这样的庞然大物,作为小组织的学生社团,还是社会生态下相比较于政府、大公司,作为小组织的NGO、NPO和创业公司等,都可以从日本的明治崛起中吸取经验。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