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孟小冬从梅兰芳到杜月笙,孟小冬的一生,仿佛总避不开这两人。让人津津乐道的,无非是她在双十年华,称为梅兰芳的妾,并因此而被金屋藏娇,不再出来唱戏;还有就是,她在不惑之年,下嫁风烛残年的杜月笙,称为其五姨太。
却很少有人知道,为了成为“梨皇”,她背后付出多少,才得以与梅兰芳相遇,更不知道离开梅兰芳的原因,只因梅兰芳在最敏感的问题上,没有与她同一阵线,甚至在两个女人之间,选择了另一个,而不是她。于她而言,就是毁灭性的打击。
都说杜月笙是心狠手辣的黑社会老大,但对孟小冬,却是柔情似水,愿为其付出所有,知她,懂她,爱她,甚至在去世前一年,还给了她名分与安全感。身处乱世之中,能有这样的人,给与一份这样厚重的爱,怎能不令孟小冬动心呢。
换你,会选择谁?
02
孟小冬一九零八年十二月九日,上海,一个寒冷的冬天,有个女孩出生,她就是孟小冬。
祖父孟福保,老徽班出生,擅演武净兼武生;父亲孟鸿群,擅演文武老生兼武净,甚至还给“伶界大王”谭鑫培配戏。此外,她的叔叔伯伯,弟弟妹妹,几乎全是登台唱戏的。孟家三代出了九位京剧名角,可想而知,生在梨园世家的她,从小耳濡目染,看着父亲练功演出,心里多少有些喜欢的,便开始学起“拿大顶”。
此时,她对于唱戏,只是有些懵懵懂懂,觉得比较好玩而已。真正开始踏上这条路,或者说给她开蒙的人,是她的姨夫仇月祥,学孙派老生。这也是父亲孟鸿群送她去的原因,只让她以老生开蒙,不得入旦行。
所以,从后来的舞台照,不难看出,孟小冬擅演老生,并一直以老生的形象出现,甚至与梅兰芳演的《游龙戏凤》,也是“龙”。当然,这已是后话。
拜师学艺,枯燥无味,尤其对于一个才7岁的孩子而言,需要把一段段唱词,记熟唱会,有时甚至颠来倒去,要二三十遍,更为枯燥。然而,饶是如此,孟小冬的天赋极高,又肯努力练习,加之有些底子,所以,八岁那年,初登氍毹(qu shu,二声一声),客串《乌盆记》,扮刘世昌,一炮打响。
这一年,只是她拜师学艺的第一年,有如此收获,既是命中注定,亦是功夫不负有心人。
03
孟小冬《四郎探母》一九一九年三月八日,十一岁的孟小冬无锡首次登台演出,唱《逍遥津》,获得满堂彩。舞台上的她,雌雄难辨,嗓音宽亮,任谁也猜不出,刚才的老生竟是女子。看过她照片的人都知道,她长得很英气,这样的长相,就连现在,也寥寥无几,更何况是当时了。据说,当时的盛况是这样的:
颇受观客之欢迎,每晚卖座极盛,后置者几无插足地。
每晚场场爆满,人声鼎沸,掌声雷鸣,座无虚席。
从一九一九年到一九二五年,这六年间,孟小冬从上海到天津,一步一步走到北京,终于因《四郎探母》一炮而红,名震北京城,出了三张唱片,名利双收,定居北京,还把父母和家人都接到了北京,住在当时的东四三条。
那一年,孟小冬,十八岁。
04
一九二五年,对孟小冬来说,是人生重大转折的一年。
名利双收,定居北京,遇上梅兰芳和杜月笙,人生的走向发生变化。我想,如果没有梅兰芳的出现,或许孟小冬这辈子都不会退出舞台,更不会在受了情伤后,下嫁杜月笙。不过,这一切,都是孟小冬飞蛾扑火的结果,毕竟,嫁给梅兰芳时,她才二十岁,有爱饮水饱,其他什么都顾不了了。
这年的八月二十三日,是北京一公司总裁冯恕的母亲八十大寿,打算举办一场盛大的堂会。本来是请梅兰芳和余叔岩(孟小冬跟随他学习五年)合演《四郎探母》,怎料,余叔岩换上便血症,无法出演。于是,他们便找了孟小冬来顶替余叔岩。不顶替还好,一顶替,这段荡气回肠的爱情,就这样出来了。
第二天一早,孟小冬跟着师傅仇月祥来到冯宅,第一次见到了传说中的大师——梅兰芳。为了确保八月二十三日当天顺利演出,梅兰芳和孟小冬上台排演《四郎探母》。后来,果然大获成功。
此后,梅兰芳总找孟小冬合演《四郎探母》,一来二去,演着演着,感情就演出来了。一个十八九岁的女孩,隔三差五对于已是而立之年的男子,怎么可能不心动。而且,梅兰芳长得还那么帅,用今天的话讲,就是散发着魅力的“大叔”啊。这一场爱恋,就是大叔爱上萝莉,而显然,萝莉有自己想法,要的是一个时时刻刻以她为先的人,无奈,大叔给不了,只能分开。这只是原因之一。
一九二六年下半年,在北京财政总长王克敏的生日堂会上,张汉举提议他们合演《游龙戏凤》:
一个是须生之皇,一个是旦角之王,王皇同场,珠联璧合。
其他人也随之起哄,也想看看除了《四郎探母》之外的戏。
梅兰芳和孟小冬并不扭捏,在没有排演过的情况下,登台献艺。台上龙凤颠倒,台下有人却看出了门道。何谓门道呢?
05
梅兰芳、福芝芳与家人必须得从梅兰芳的两任夫人说起。原配夫人王明华,勤俭持家,精明能干,经常跟随梅兰芳演出,帮他化妆搭配衣服,甚至在为梅兰芳生了一双儿女之后,做了节育手术,就是为了更好地陪伴丈夫演出。谁知,人有旦夕祸福,麻疹使两个孩子夭折。由于梅兰芳是兼祧两房的独子,为了梅家的香火,于是同意让梅兰芳再取一个女人进门,就是福芝芳。
进门的福芝芳,肚子也争气,在与梅兰芳结婚的十四年里生了九个孩子,五男四女,尽管只有四人长大成人,对于梅家来说,却是足够了。可想而知,梅家的参政大权全部落在福芝芳手上,她对丈夫梅兰芳管得很严,不让他见梅党的人。后来,冯六爷从福芝芳手里夺过财政大权,因为他是银行总裁,理财自然有一手。而此时,王明华已重病在身,无法与她争夺什么。
所以啊,孟小冬就成了梅党和福芝芳争夺的牺牲品。
当台下的梅党看出两人眼中的暧昧之意时,就有了撮合的念头。经过梅兰芳和冯六爷的同意后,齐如山和李释戟作为媒人,便上门向孟小冬提亲。
孟小冬肯定开心至极,毕竟对方是梅兰芳大师,怎么可能没有感觉呢。不过,孟鸿群有些疑问,毕竟梅兰芳已有两房夫人,孟小冬嫁过去算什么?齐如山向老爷子解释了一番,因为梅兰芳兼祧两房的独子,并暗示嫁过去后,两头一样大。孟鸿群这才放心。
就这样,一九二七年正月十四日,冯六爷公馆内,冯六爷做证婚人,梅兰芳和孟小冬喜结良缘。
这一年,孟小冬二十岁,梅兰芳三十三岁。
06
孟小冬与梅兰芳婚后的生活,平静而甜蜜,孟小冬不再出来唱戏,开始练字读书,不再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唱戏上。每每梅兰芳外出公演回来,总会陪伴孟小冬,幸福而美好。
直到一个叫李志刚的狂热粉丝,在东西九条冯宅杀人后,打破了所有的平静。
李志刚本意是绑架梅兰芳的,只因他听到梅兰芳金屋藏孟小冬,差这么一点点,梅兰芳就遭殃了。这件事传出来后,也不知怎么的,梅兰芳开始逐渐疏远孟小冬,也不再去孟小冬那里了,只想等风头过去再说。
且说孟小冬,本来梅兰芳就经常会外出公演,陪伴她的日子就不多,近来却越发少了。她开始胡思乱想,后来又发生一件事,使得他们开始渐行渐远。
一九二九年,梅兰芳受邀赴美演出,并可携带女眷。之前的出行,都是原配夫人王明华随行,可那时,她已去世。梅兰芳就在福芝芳和孟小冬之间徘徊不定。谁料,福芝芳用打胎来威胁梅兰芳,逼迫梅兰芳带她出行。他觉得,倘若带福芝芳出行,孟小冬不开心,带孟小冬出行,福芝芳不开心,于是,打消了携眷前往的念头。
这回真是孟小冬作死,一定要梅兰芳带她出国。怎料,梅兰芳没同意,她一气之下,回娘家。梅兰芳怎么会理你,自然带福芝芳出国喽。
等梅兰芳赴美回来,伯母去世了,他痛彻心扉,从小就是伯母带大的,如生母没有什么区别,原想尽孝,世事无常,子欲养而亲不待。梅伯母的葬礼上,前来吊唁的人不计其数,孟小冬自然也去了,毕竟作为梅家的一份子,老人去世,磕头守孝的礼节还是要遵守的。
没想到,被福芝芳拦在门口,不让其进去。甚至,当初前来说媒的齐如山也劝她,还是别进去了。一个两个不让进,孟小冬偏要进,这时就要看男人梅兰芳的态度了。梅兰芳和福芝芳说过,让她进门磕头算了,福芝芳再次拿身孕顶了回去。而孩子却是梅兰芳的软肋,无奈,梅兰芳也只好让孟小冬回去。
这是他们感情破裂的导火索。之前发生的一些口角,顶多算夫妻之间正常的吵闹而已。此时,牵扯到名分的事情,梅兰芳还是只让孟小冬忍耐。以孟小冬如此倔强的个性,怎么可以。当初明明是齐如山上门说的兼祧两房啊,现在却出尔反尔,难过,心碎,连呼吸都是痛的,感觉被人生生地挖去一块,无法自已。
于是,她前往天津亲戚家中,整日诵经念佛。
后来,梅兰芳在安葬好伯母后,追到天津,在家人的劝说下,他们和好如初。
破镜毕竟不能重圆。一九三一年,还是敌不过种种原因,最终分手。
有这样两种原因,都是猜测,据说,听听就好。一种是为了梅兰芳的家庭问题,梅党之间开过几次会,最终还是在孟、福之间选择了福。只因福芝芳贤良淑德,可以服侍人,孟小冬心高气傲,需人服侍。为了梅兰芳的幸福,就选择了福芝芳。可笑,当时是谁说的珠帘合璧,果然,不需要你的时候,你什么也不是。另一种是孟小冬得了妇女病,也就是今天的不孕不育,本想凭借母凭子贵,谁料,无法生育,这也导致了他们婚姻的破裂。
为了彻底结束这段感情,孟小冬去上海找结拜姐妹姚玉兰。此时,姚玉兰已嫁给杜月笙,是其四姨太。于是,姚玉兰请杜月笙出面结束这段婚姻。
看在杜月笙的面子上,梅兰芳答应拿出四万元作为离婚补偿,现如今至少四十万。由于梅兰芳暂时拿不出,杜月笙先行垫补,为了还上这笔钱,梅兰芳还卖掉啦无量大人胡同梅式花园。
四年多的感情,就这样落幕。此后,梅兰芳和孟小冬再无任何联系,即使后来见面,也再无当初之感。作为孟小冬第一个男人,就这样彻底退出她的世界。
07
孟小冬上台谢幕是了,第二男主角已经登场,杜月笙,中国黑帮老大,一生叱咤风云,黑白两道通吃,平生最爱看戏。他有四房姨太太,第五房,便是咱们的女主角——孟小冬。
第一次与孟小冬见面,还是在北京,也就是一九二五年。
当时,为了帮黄金荣找前妻露兰春回上海,听到有消息说,露兰春可能去找孟小冬。于是,杜月笙带着徒弟前往北京。可是,人生地不熟,又不知道孟小冬住在哪里,怎么办呢。杜月笙聪明啊,青帮老大可不是白白当的。他知道孟小冬是个唱戏名角,但凡有她的戏,报纸肯定会报道吧。没多久,便找到了孟小冬的消息。
后来,见到孟小冬后,没有问露兰春之事,只因通过几天观察,他已明白露兰春并不在孟小冬府上,而这回借拜见之名,大概只是想见一下孟小冬吧。据说,他们这次见面,杜月笙对孟小冬一见倾心,但他并没有使用强硬的手段,比如抢。为什么这么说呢?四姨太姚玉兰就是他抢来的,而他只是表达倾慕之心后,再无任何举动,想来,对孟小冬还是有不一样的感情吧。
后来的一系列事情也证实了这一点。
且说孟小冬在与梅兰芳和平分手后,又开始钻研戏剧,到处拜师学艺。不曾想,却泼来一盆脏水。有报纸说,有人敲诈梅兰芳一大笔钱之类的话语,很明显把孟小冬和梅兰芳的事情,添油加醋地报道出来,很明显含沙射影指孟小冬。
孟小冬气不过,在天津《大公报》头版头条发表了《孟小冬紧要启示》,于一九三三年九月五日开始,连登三天,直至九月七日:
窃冬甫届八龄,先严即抱重病,迫于环境,始学皮黄。粗窥皮毛,便出台演唱,藉维生计,历走津沪汉粤、菲律宾各埠。忽忽十年,正事修养。旋经人介绍,与梅兰芳结婚。冬当时年岁幼稚,世故不熟,一切皆听介绍人主持。名定兼祧,尽人皆知……
乃兰芳含糊其事,于祧母去世之日,不能实践前言,致名分顿失保障。虽经友人劝导,本人辩论,兰芳概置不理,足见毫无情义可言。冬自叹身世苦恼,复遭打击,遂毅然与兰芳脱离家庭关系。是我负人?抑人负我?世间自有公论,不待冬之赘言。抑冬更有重要声明者:数年前,九条胡同有李某,威迫兰芳,致生剧变。有人以为冬与李某颇有关系,当日举动,疑系因冬而发。并有好事者,未经访察,遽编说部,含沙射影,希图敲诈,实属侮辱太甚……
特摘取一部分,大家可以体会一下。“名定兼祧,尽人皆知”、“含糊其事”、“是我负人?抑人负我?”,等等一系列话语,无不看出孟小冬悲愤至极,明明不是自己的错,偏偏还要泼盆脏水到我身上,好,你们泼,我就把实际情况告诉你们,到底是我负了别人,还是别人负我。
这件事,的确是梅兰芳之错,名分,一个女人怎么可能不在乎。名不正则言不顺,就像之前说道的赵一荻一样,陪伴张学良三十六年,真的会不在乎吗?嘴上说说而已,何必当真。所以,梅兰芳既然无法给,她离开就是。世间自由公道在。
后来,孟小冬重返舞台,竟场场爆满,一点也比当年差。
说远了,再说杜月笙。一九三七年五月一日,上海黄金大戏院开幕,剪彩的人分别是孟小冬、陆素娟、章遏云。孟小冬又怎么会在其中呢?还得说到她的好姐妹,姚玉兰。而她之所以会邀请孟小冬,主要是因为她知道杜月笙喜欢孟小冬多年,而这家戏院正是杜月笙开的,投其所好。自然,姚玉兰也会得宠了。
孟小冬剪彩完毕,下榻的地方就是杜家,姚玉兰并借机撮合杜月笙和孟小冬。在好姐妹的撮合下,孟小冬怎会不答应呢。而她答应的还有一个原因是,杜月笙对她是真的很好。就这样,一次上海之行,孟小冬成了杜月笙的五姨太。最开心的当属姚玉兰了,一方面看到姐妹终于安定下来,不用漂泊,另一方面,孟小冬的加入,壮大她在杜家的势力,不再受到二姨太和三姨太的排挤。
两次爱情,孟小冬其实都被别人下了“套”,偏偏她钻得如此甘之如饴。
杜月笙其实对孟小冬是真的好,这么一个黑帮老大,对一个女人竟如此深情。当日寇占领上海时,他得知孟小冬在上海,立马写信让她来香港,只因他在香港,既可以照顾她,又可以保她平安。战乱时,平安是福。
后来,孟小冬拜余叔岩为师,学艺的五年期间,在经济上,也是杜月笙资助她。因为她要全心全意学习,不得已停止公演,经济上是有压力的。虽然在师傅余叔岩的同意下,得以每隔两三个出演两三场,对于孟家而言,杯水车薪。是杜月笙解决了她的后顾之忧,让她成为余叔岩的关门弟子。
上文提到余叔岩其实早已患上便血症,在他生命的最后五年,把余氏衣钵全部传给了孟小冬。即使躺在病床上,还是手把手教导孟小冬。都说久病床前无孝子,但在余叔岩的病床前,完全不是如此。孟小冬为了回报余叔岩,不仅努力勤奋学习,更是在病床前照顾他。最后,送他走完人生最后一程。
余叔岩走后,孟小冬甚至为师傅服丧三年,表示孝道,谢绝任何公演。直到抗战胜利,才与程砚秋通过广播,合唱《武家坡》。她只唱了“导板”,因为生病了,实在无法唱戏,所幸杨宝森代为唱完,已是大幸。
孟小冬最后一次公演,是一九四七年八月三十日,杜月笙六十大寿的生日堂会。为了这次公演,孟小冬前前后后准备了三个月,因为这次还是公益演出,会把所得善款全部用来赈灾。梅兰芳也来了。在杜月笙的安排下,孟小冬和梅兰芳没有见面。杜月笙是个明白人,知道孟小冬不想见梅兰芳。于是,他安排梅兰芳唱前八天,孟小冬唱后两天。
十天的义演,筹得二十多亿,还有寿礼额外的三十多亿。放在现在,都是一笔巨款,更何况当时。据说,当时孟小冬义演,万人空巷,连黄牛票都买不到,人山人海。大家都想看看,五年的学艺,孟小冬是否比之前更出色了。
果然不负众望,何止是出色啊,简直就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在杜月笙的鼓励下,孟小冬上台谢幕。大家方才离去。
就在众人以为日后还有机会听到孟小冬登台时,殊不知,这次《搜孤救孤》竟会是她的绝唱。
此后,她无公演,除了教授徒弟外,全唱给了杜月笙听。
08
孟小冬与杜月笙一九四九年,上海解放前一个月,孟小冬随杜月笙一家人赴港,入住杜公馆。
一九五零年,到港不到一年,杜月笙听到风声,如果不与台湾方面合作,蒋介石可是会翻脸无情,到时候,会是怎样的局面,他心里有数,就是死嘛。可是如果和台湾合作,有天回到大陆,死路一条的也是他。为了打破这个局面,杜月笙决定离开香港,出国。
出国前夕,孟小冬冷不丁问了这么一句话:
我跟着去,算使唤丫头呢?还是算女朋友呢?
名分,她还是耿耿于怀,无法忘记梅兰芳带来的伤害。她明白,为了杜月笙这一份情,已以身相许,甚而在杜月笙生病期间,还是日夜照顾。她不知道,杜月笙是如何看待的。
话一出口,杜月笙怎会不明白,她有多介意这件事,又怎会不知道,“兼祧两房”带给她的伤害。不顾家人的反对,杜月笙和孟小冬举行了婚礼。命人定了九百港币一桌,整整十桌的喜宴。还让自己的孩子,给她行跪拜礼,让他们以后都称呼她为“妈咪”。
这一年,孟小冬四十二岁,杜月笙六十三岁。
好景不长,一年后,杜月笙去世。
这世上唯一给她安全感的人,知她,懂她,爱她的人,就这样离去,没有留下只言片语,只给了孟小冬二万美元的遗产。就连去世,他也安排好,这一次的结婚,只不过是为了把她纳入自己的羽翼,可以护她周全,即使是一笔钱财,也足够了。
谁说,黑帮老大不深情。
他们深情起来,任何人都赶不上。
杜月笙去世后,孟小冬收了赵培鑫、钱培荣、严许颂辉等徒弟,甚少出门,偶有张大千前来做客,据说,孟小冬在世上的最后一次私人唱,给了张大千。后来,张大千曾画了一幅荷花图,送给她,大概有赞其高洁之意吧。
香港的平静授徒生活,因为一通电话打破了。
09
孟小冬与杜月笙原来是远在台湾的姚玉兰来电。当年,姚玉兰把杜月笙的灵柩送往台湾,也就在台湾安定下来,没有再与孟小冬联系。
在姚玉兰的帮助下,孟小冬前往台湾,度过了最后的十年。可惜的是,这十年里,她遭受病痛折磨,虽有姚玉兰的照顾,还是无法照顾好自己。
好像不知道从哪一年其,孟小冬的身体就不是很好,跟着师傅抽大烟,心情郁郁寡欢,后面的二十多年里,深居简出,在家听戏,偶有兴趣,便模仿一段,总之,日子过得很孤独吧。这并不是养一条狗,还是什么能解决的,是内心的孤独,只能在这世界继续前行。
一九七七年,五月二十六日,一代梨皇孟小冬终离世,享年七十岁。张大千题“杜母孟太夫人墓”,终如愿以偿。
10
世人都说孟小冬是个清冷高傲的女子,就连照片也从不带一丝笑容,永远板着一张脸。殊不知,她是个重情重义的性情中人罢了。
倘若当年不是真心喜欢梅兰芳,又怎会甘心被金屋藏娇;倘若不是因为伤的太深,又岂会发出《孟小冬紧要启示》,甚至连登三天;倘若不是心甘情愿,又怎么会做杜月笙的第五房姨太太。她并不是个傻子,她明白,爱了就奋不顾身地爱一场;不爱了,那么和平分开;既然你对我如此好,甚至在乱世中给我一个容身之处,那么,我愿意嫁。
纵使所有人不解,只要你懂,就可以了。
其实,孟小冬是个很单纯的女子,只要给她一个名分,给她一份安全感,就足够了。事事以她为先,照顾她,爱她,知她,懂她,就够了。这样一份纯粹的爱,梅兰芳不肯给,那么,杜月笙给,就够了。
愿所有看这篇文章的你,都有一个懂你的人,幸福一生。
目录传送门:《民国女子知多少》
下一篇:《苏青:一个大胆谈性的女作家》
图:网络
网友评论
知我者爱我懂我肯护我~
大概是最幸福的事了~
-----多少人终其一生都在为这句话奔波劳累,而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