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从2019年7月通过参加“全国第五届教育行走教师研修夏令营”,才第一次接触张文质老师的“生命化教育”。在阅读了张文质老师的《教育是慢的艺术》《奶蜜盐》《教师的使命》等系列书籍之后,我对“生命化教育”才有了初步的了解,我越来越觉得教育就是对生命的成全。
正如干国祥老师所说:“晨诵的目的主要不在于记忆未来可能用到的知识,不是为了进行记忆的强化训练,而在于丰富儿童当下的生命”。魏智渊老师说:“晨诵指向人,是属于生命课程。让每一天从体验优美的诗歌开始,从对生活和生命感觉开始”。他说,晨诵是一种自然的唤醒,也是一种文化的唤醒,更是一种生命的唤醒。晨诵不是知识学习。更强调生命体验和精神建构。正是建立在对晨诵的深度认同,我才如此痴迷晨诵、重视晨诵,因为晨诵是对生命的滋养。
从开学第一天开始,我就坚持与学生一起诵读《日有所诵》(一年级)书中的歌谣,每天一首,日不间断,我和学生一起在朗朗上口的诗句中享受着生命成长的乐趣。我要感谢青鸟班的学生,正是因为有了这些小精灵,我才有机会从头开始,开启一段美妙无比的声音之旅。从《数字歌》开始,依次穿越《过山车》《飞飞 跳跳》《小猫拉车》《海龟》《做手影》《门》,学生的生命节奏在律动中得以舒展,学生的生命视野在诵读中渐次开阔。
儿童的生命应该是从童谣开始的,我就带着我的学生拍手跺脚地念出节奏,这种节奏就是儿童当下的生命节奏。我的声音和着学生的声音飘荡在充满生命力的校园里,我们的生命就这样在这最美的声音里翩然起舞。我们用自己的生命与童谣共鸣,用我们的声音把这种兴发感动手舞足蹈地唱出来、念出来。
我很期待明天的诵读,期待在日复一日的诵读中成全我们的生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