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世上最大的不公,就是出生地的不同!”
此话出自王建宏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百万大移民》,是作者对西海固地区贫困人口发出的无限感慨。西海固位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西南部,这里山高路远沟壑纵横,且降水稀少寸草难生,而人类活动进一步加剧了自然环境的恶化,素有“苦瘠甲于天下”之称,其在1972年被联合国粮食开发署确定为最不适宜人类生存的地区。
《百万大移民》里讲道:“人们最大的渴望,就是喝上清水、吃上白面。”西海固俨然成了极度穷困的代名词,从1983年开始,我国分六次从西海固大规模移民,共迁出123万多人。“宁夏扶贫扬黄灌溉工程”于2005年竣工后,在黄河岸边打造了万亩良田,迁来40万西海固人,其中的一半人员被安置在吴忠市红寺堡区,人们终于可以远离贫瘠之地安居乐业。
红寺堡区也成为全国最大的移民安置点,为了纪念此次史诗般的迁徙活动,当地政府兴建了“宁夏移民博物馆”,它是国内最具代表性的同类展馆,也是红寺堡区地标性建筑。其占地面积达7万余平方米,主体建筑呈正方形,外立面的颜色为黄白相间,黄色体现了黄土高原的气质,白色代表着回族文化。里面共有三个展厅,二楼的宁夏移民史展览最令人大开眼界。
宁夏的历史与人口迁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筑万里长城、修“高速”秦直道以北拒匈奴,银川平原成为其重要的后勤保障基地,秦朝从内地迁来上万人口屯田,这是宁夏迎来的第一次移民潮。汉代、南北朝时期都加以效仿,唐代还将这里作为安抚流离失所少数民族的主要地域,而明清时期,伴随着民垦、商垦的兴起,大量人口再次向宁夏汇集。
新中国成立后,为开发大西北,先后有来自五湖四海的400万能工巧匠奔赴宁夏的三线厂矿,形成轰轰烈烈的建设移民大潮。而这些从古至今的人口迁徙有个共同的特点,即都是外省人入宁,但改革开放以后的百万大移民却是宁夏自治区内部的人员流动,目的就是为帮助山区人民摆脱贫困,其影响更是深远。
2021年12月28日,《百万大移民》新书发布暨作品研讨会在红寺堡区隆重举行,与会专家对这部鸿篇巨著给予了高度好评,而打动读者心灵的不只是该书优美的文字,更有作者笔下万千移民的酸甜苦辣史。而步入“宁夏移民博物馆”,人们更能深切地体会到书中所描绘的场景,也会陷入对出生地引发不公的思索。
是啊,人们无法选择自己的出身,有的人出生在深宅大院,一落地便穿金戴银,有的人却落生在深山老林,吃糠咽菜食不果腹,老天爷真的是不公呀!然而,上天又是公允的,他将幸福赐予乐天派,把机遇赏给有准备的人,用成功犒赏坚韧不拔者。红寺堡区的移民便是把握住了国家的扶贫政策,走出了背井离乡的魔咒,用勤劳的双手缔造出属于自己的一片蓝天,他们是新时代不向命运低头的拓荒者,令人由衷地敬佩,也吸引着无数游人前去吴忠一探究竟。
2022.10.31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