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两年前罢,我对讨厌别人这件事是非常生气的。我总认为,当我讨厌一个时,肯定是我自身出了问题,我所用的逻辑也简单得很:Ta与别人也能相处得好呀,为啥与我不能,该是我心胸狭窄……
现在想起来,还真是件比较幼稚的事。不过我现在不这么想了,如果有讨厌的人,那就放任自己去吧,不管不顾。对于这种“放任”,我指的是不用所谓的“理性思维”去横加干涉,而是遵从自己的内心,强调对于某个人的真实感受。
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思想变化,还得归功于一次自我反思——每当我认为自己做错时的思维活动。
我把一张白纸放在桌面上,然后仔细回忆与某人相处的细节,把所有能想到的Ta的特质通通写下来。很快我便写了十几个关键字,然后我一一作比对:哪些是她独有的品质,哪些是周围的人也会有的的。这么一圈下来,我发现了一个很大的问题,我对Ta的讨厌并不是因为她身上几个“不好”的习惯和处事方式。那些所谓的“不好的部分”,我要好的朋友身上有,和我关系一般的人也有,甚至于我自己,也有这些“不好”的影子。
也是这一次,我才深刻认识到,讨厌一个人,大多数情况下是实实在在的偏见。Ta的一丁点错误,都会被你放大无数倍;Ta的温柔与善意,会被你看作博取同情的伎俩;Ta的努力与挣扎,被你看作是无聊的表演。
但即使是这样,讨厌一个人也是合情合理的存在,就像我们喜欢一个人一样,是不需要明确的理由和必要的逻辑的。一直以来,我都把讨厌或恨这样的心理行为,看作是人感情的一部分。既然是感情,那非理性就是其最鲜明的特点,人在喜欢某个人时,大多是心存偏爱的,而讨厌某个人,自然会心存偏见吧。
原来讨厌一个人,并不是Ta身上哪个部分引起了你的不满,而是Ta的全部,走路的姿势,说话的语气,处理问题的方式……
年少幼稚无知,才容易去讨厌一个人。随着人逐渐成熟,懂得更多道理,能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你会发现,人的情感活动是在变少变淡的。年少时的偏见,都到哪去了?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