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根据经济学原理的分析,很多经济政策都是低效、无效、甚至起反作用的,那为什么被很多经济学家一直批评的经济政策,一而再,再而三地被采纳、执行呢?而且执行的往往还是那些民主国家。
很多人会说:“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通过反复的公开交流和比较,人们最终总能够找到合适的经济政策。”
一、共选择学派让政治忘掉浪漫
1、公共选择学派是让政治忘掉浪漫的学问。
- 公共选择学派经济学认为:选举的结果取决于中位数投票人的偏好,参选人必须投其所好,否则就不能够获胜。
- 在选举的过程中,根据“阿罗不可能定律”,要确定什么才是大多数人的愿望,在逻辑上往往是不可能的。
- 只能借助于会议召集人、程序制定者,使循环不断的选举停下来。
2、不可能凡事都让选民投票
- 人民的代表、议员的作用非常重要。
- 议员们会进行选票交易,选票交易也会使得选举的结果发生偏离。
3、民主制度下,为什么会经常产生那些违反经济规律的政策?
- 人民是无知的
- 选举机制有问题
二、理由之一:人是无知的
1、教育普罗大众,让民主更健全
- 很多人相信民主是最不坏的制度
- 人们对民主有一个基本的信念:大多数人在大多数时候是对的。
- 教育人民,使之更接近真理,掌握更多信息和社会运行规律。
- 人民被教育好了,民主就健全了。
2、经济学家:要对人民进行经济学的教育
(1)法国经济学家巴斯夏(Frederic Bastiat)
《看得见和看不见》的作者,他说:
伪劣经济学知识之所以能够指挥内阁成员,只是因为它在国会议员中深受欢迎;而之所以如此,则只是因为它在选民中具有代表性;而选民之所以对此耳熟能详,只是因为它在公共舆论中根深蒂固的缘故。
(2)美国经济学家萨缪尔森(Paul Samuelson)
第一位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他说:
只要由我来写经济学教科书,我就不在乎谁来制定国家的法律,谁来起草缜密的条约。
(3)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Milton Friedman)
1976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2006年去世,整整30年,向大众传播经济学的基本原理。
3、大众对经济学的认识并没有多少增加
(1)晚年弗里德曼的反思:
拿今天跟30多年前比,人们只不过是在口头上更接受市场了,Lip service,“嘴上说得好听”,但在实际政策上却没有多少改进。
(2)选民的政治知识相当贫乏
- 6%的选民不知道总统的任期是四年;
- 不到一半的人能认出谁是副总统;
- 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知道国务卿是谁;
- 不到三分之一的人知道自己家乡的参议员是谁。
- 有大约三分之一的美国人认为,宪法里写着“各尽所能、各取所需”这句话。
- 而实际上这句话是马克思说的,没有出现在美国的宪法里。
- 超过一半的美国人无法在地图上标注美国曾经军事干预过的伊拉克的位置。
- 只有51%的美国人,准确地知道纽约在哪里。
三、理由之二:选举机制天然容易被利益团体操纵
1、在选举中真正起决定作用的是中间选民,
- 不是中间选民而去投票,这一票是没有意义的。
- 只有那些如果你不去投,选举的结果会是这样;如果你去投了,你就能够把选举的结果反转变成那样的那些选民。
- 中间选民投票才有意义。
2、我们有多大可能成为中间选民?
这个公式看上去很复杂,但你只需要了解,要成为中间选民的概率跟两个因素有关:
第一,是参选人赢得大选的几率
- 他们赢得大选的概率越接近,你成为中间投票人的机会就更大。
- 一面倒的选举,谁都不太可能通过自己的一票力挽狂澜。
第二,是选民的人数
- 选民人数少时,成为中间投票人的机会大
- 两三个人决定看电影、吃饭的时候
- 美国最高法院9位法官对一个案子做出判决,其中任何一位成为中间投票人的几率都比较大
- 选民人数多时,成为中间投票人的机会小
- 在一个国家上千万人的投票,要成为中间投票人机会非常渺茫。
3、把这两个因素加起来,任何一个人去投票都不可能改变投票结果。
图洛克教授曾说:
安东尼·唐斯(Anthony Downs,公共选择学派的创始人)早就把我说服了,我在前往投票站的路上遇到车祸一命呜呼的概率,比我的选票改变了选举结果的概率要大得多。那我为什么还要折腾去投票呢?
别人会说:“那如果人人都跟你一样不去投票,这国家不就没人投票了吗?”这时候他会反驳说:“如果人人都不去投票,那我去投票就有意义了。”
在任何一个人去投票都不可能改变投票结果的情况下,选举就容易被利益团体所操控。
4、利益集团操纵选举结果
(1)银行投钱的例子
- 我偷取银行每一位存款人的一分钱,就能成为千万富翁。
- 每一位账户上损失了一分钱的人,不太会起来反对我。
- 他们打一个电话、写一封信所付出的代价就已经比一分钱要高得多,不值得联合起来反对我,但是我却值得做这件坏事。
(2)公共选择学派提出“利益团体操控选举结果”的理论 - 任何一个国家的利益团体都是人数比较少、互相可见、得益非常大的一群人。
- 他们利用公共政策赚到的钱,是全体人民付出的。
- 但全体人民高度分散,互相不可见,每一个人受到的损失非常小,联合起来反抗的成本非常高。
- 在这种格局下,那些有巨大利益的少数派,就会有积极性去操纵选举的结果,让大多数分散的选民来承担代价。
课堂小结
民主为什么会一再产生错误的经济政策?答案是有两个可能的理由:
- 第一是选民的无知;
- 第二是选举的机制本身决定了选举容易被利益团体操控。
课后思考
既然每一个人的投票都不可能改变选举的结果,那人们为什么还会去投票呢?
每个人都会高估自己的重要性,内心看待自己总是高于看待别人的。即使通过精密的计算、理性的分析,人们明明知道投票对结果没有任何影响,却仍然会去“投上自己神圣的一票”,这也算是人的一种非理性行为的具体表现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