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发生了一件事情,有必要复盘一下。
事情的经过是这样的:我正在给大宝多多讲《小精灵朋友》的故事,他在学着用我的手机录音,等到结束时我问他一个问题他没回答上来,我就主观上判定他没有认真听我讲故事,便生气地夺过他手中的录音手机,他顺手就把刚才讲的故事书丢到了床下。
这时,我便被生气的情绪控制了自己,不自觉地声音就冷了下来,再三强调道:请你把书捡起来!我就原谅你!不然我是不会原谅你的。其中还夹了一句:我没有做错什么,是你没有认真在听。这句话让我回想到了曾经爸妈离婚时爸爸跟妈妈说的那句:我已经够对得起你了!对!就是这句潜台词。
我以母之名,表达了:我已经够对得起你了,是你不珍惜妈妈讲故事的时间,没有认真听故事。表面上理由冠冕堂皇,其实质还是指责。而且比指责更痛苦,因为还给自己戴上了“道德”的帽子。
那孩子的反应是什么呢?起初,他直接愣住了。然后开始抽泣,随着我声音起伏,他开始哭起来,一边哭一边说:妈妈快回来!妈妈快回来!
我居然用冷冰冰的语气回答他:妈妈就在这里,一直在这里啊!哪里都没去。
他哭的更厉害了!好像遇到了什么可怕的事情。
我又想起小的时候,刚回来接手带他,他不跟我睡,硬要跟奶奶睡,我就硬生生把他留下来,任凭他怎么哭闹都不理他。后来他便乖乖听话跟我睡了,但他一定是带着痛苦睡的。
他凌厉的哭声把我的理智也拉回来了,我将声音调低调柔和,问他:是不是刚才被妈妈吓到了?他点点头,我又跟他说,对不起。然后,轻柔地重复了刚才那句话:请你把书捡起来,书是我们的好朋友,不能随便乱丢的。我们要用书来讲故事的。他便愿意付出行动去把故事书捡起来。
这时,我又多此一举地让他抱抱书,说书也会哭的。而且哭得比他更厉害。这又加大了他丢书的心理压力。同时也把下午他丢奶奶的玉米棒和没经过阿姨同意拿了阿姨的内存盘说了一遍。可以想象他心里该多崩溃!
复盘结果:
肯定自己做得好的地方:及时认识到了自己被情绪控制,并自然的说出了对不起三个字。没有让事情发展到不可控制的情绪磁场中。
不足和需要提升的地方:由于被情绪控制,完全忽略了孩子的感受。忘记了是我先夺了他的录音手机,他才生气扔东西的。
站在他的立场上,可以描述一下:
多多内心OS:我正在用妈妈的手机学习录音,边听妈妈讲故事边录音的感觉真好。妈妈突然抢过我的录音,不分青红皂白地训斥我,不管我生气地快哭了,还让我去捡什么破书,我才不捡呢,宝宝很生气,后果很严重!哇哇哇,我怎么不争气地哭出来了,怎么也控制不住。妈妈这是怎么了?快回来我的妈妈,我要我可爱的妈妈快点回来。咦?这个冷冰冰的人放低声音了,有点儿像妈妈了。妈妈让我把书捡起来,她说的准没错,干吧。书捡起来了,怎么没有抱抱亲亲,安慰我刚才受伤的小心灵。还要讲什么抱抱破书,破书有什么好抱的,我只想妈妈抱抱我,亲亲我。不管它,先按妈妈说的做吧,妈妈原谅我最重要,我不想失去妈妈。那样我会没有安全感的。
我犯了两个致命错误:
1.立场单一。只是片面看到我自己的情绪,没有注意到孩子在通过录音手机学习。
2.小题大做。把扔一本小书的小事情上升到道德问题进行谴责,甚至不惜用安全感作为赌注让孩子为我的“偏见”买单。
下次如果优化,我需要怎么改进?
认识到:
1.孩子的立场都是对的,只是行为有失偏颇。任何时候,任何事情首先肯定他的立场,其次再引导行为。
比如这件事情比较妥善的做法可能是下面这样:
多多,让我们一起聆听一下你刚才的录音好吗?我想肯定很有趣,你认为呢?然后两个人就在快乐的聆听和晚安吻中结束美好的一天。
有人统计,按照每天一个小时计算,我们能够真正高质量陪伴孩子的时间只有不到一年。有些年岁大一点的孩子甚至不到4个月,通过这件事情的复盘,提醒自己珍惜光阴,和孩子好好相处。让他因为有我在身边而更加有力量,有能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