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心灵”这个词好像出来有几年了,没有充分的兴趣与必要去查它的出处和定义,刚听到时,只是觉得美好且玄妙。
一直认为这种感性的东西只需要感性地感受就好了。
在生涯版权课上,王鹏老师讲到一些人因为焦虑而不停地买书、报班(请注意,买书报班没错,这里强调的是原因),工作上却一塌糊涂,外职业生涯没有延续性。
最后说道:“这类人在未来再走,就只能走向身心灵了”。
大家哄然大笑。
“身心灵”在这个瞬间不幸沦为一个巧妙的小“包袱”,沦为人在没有办法时的最终退路和现实碰壁后的心理慰藉。
我当然也被逗的莞尔一笑,只是没有跟着“哄然”,因为,想起了自己唯一一次比较近距离接触过的“身心灵”……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几年前,偶然中的偶然,为了和好久没见的闺蜜畅聊一番,我们相约去了一个叫做“女神的花园”的沙龙碰面。
刚一见面不好那么不顾氛围地直奔主题,还是先要跟着沙龙做做功课的。
沙龙的主旨大概是说(原谅时间久远,以下是本人对当时唯美描述的通俗概括):
每个女人心里都住着一个美好优雅的女神,无论这女人本尊是梨花带雨型的还是河东狮吼型的,总之,在很久很久以前,大家都一样是忽闪着大眼睛的天真可爱纯洁女童,只是后来由于种种内外原因,有人的“女神”睡着了,于是她就变得看不出个女人样儿了,现在需要做的就是慢慢地唤醒那位内在女神,找回最本真的自己。
具体实施起来就是通过类似催眠的方式帮你深入内心—— 回顾那个现实生命中对你影响最巨大的女人(注意,她不是女神,而是让你的女神陷入沉睡的外因)。
催眠后,先是把自己当作她去原地行走、思考,模仿她的行为,体会她的精神世界。
当你渐渐和她融为一体后,再慢慢把自己抽离出来,体会你与她的不同,找到本心的思考和行为方式。
最后,当你们真正区别开来,深深鞠一躬告诉“她”:“谢谢你这么多年对我的影响,但我决定现在要:做回自己。”
醒来后,在纸上写下你心中所浮现的、对自己期待的词汇。
结束。
看似简单的过程,却让每个人醒来时早已是泪流满面,但同时,内心却有了豁然开朗的幸福——长期在心底困扰你的反对声音被挖掘了出来,并终于作为一个“外物”分离了出去。
比如,你本能想去做出一个选择时,心底却发出某种质疑声,那个声音来自于谁?是你自己吗?还是某人经常质疑你的方式已融入你心?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不知道和我一样选择母亲作为分离对象的人多不多,但我想,成年之前家庭没有经历过大的变故的女孩,对自己影响最深的女性,都应该是母亲吧。
在引导语的催眠下我回到了十几岁时的家。
母亲在我脑海里最深刻的场景:
一个是在穿衣镜前一边试着订做的各式新衣服一边进行着细节的品评;
一个便是在厨房、洗衣间一边辛劳忙碌一边对父亲或我未按她的心意行动抱怨谩骂。
母亲从年轻就一直很要强,在同龄人中打扮入时,走起路来快而铿锵有力,小中跟儿鞋在脚下哒哒哒哒……就这样,我闭着眼睛如她一般行走起来,回忆着家中的一些故事,体会着她几十年的辛苦与心情……
可走着走着,我渐渐蹒跚了,因为这几年远远看到母亲买菜回来的身影明显不再如记忆中那般利落,也就在这时,泪水开始滑落,曾经那段高兴时亮出惊喜礼物,生气时对我又拧又踹的岁月好像再也不会回来了。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当完全沉浸于母亲的心绪后,我也渐渐看到了她生命里那个倾注心血的重要人物——我。
我和母亲不一样……跟着她的步伐节奏,我感到很累……我的脚步慢了下来,所有的动作都慢了下来。
心,也慢慢放松了下来。
我不喜欢被催促,喜欢生命像漫步一样,徐徐欣赏沿途的风景。
我不想追求太多世俗眼中的“好东西”,更不需要活给任何人看。
我是生命的旁观者,静静看着身边的芸芸众生相,和大部分人保持礼貌的距离,得出自己的思考进而沉浸于旁人不解的小欢喜。
正如醒来后我在纸上写下的唯一词汇——从容。
这才是那个爽朗要强的女人的女儿本来的面目与天性。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那次体验之后,我第一次开始理性思考原生家庭带给我的得失利弊,感恩并反思,开启了传说中的“元认知”。
几年后,一次在办公室和一个小同事的妻子聊天时,发现她当前的一些困惑纠结似乎也与之相关,毫无心理学经验的我尝试帮她体验了一遍这个历程,做到一半时她也已经泪如雨下,自己梳理出了思路。
人性相通。
“偶开天眼觑红尘,可怜身是眼中人”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我相信“身心灵”是“积极心理学”的表现形式和社会应用,它不仅仅限于被动地调节不良心绪,还有积极主动帮助我们 理性梳理过往,感性开启明天 的一面。
尽管,我并不知道是否人类的每一种哲思都被这个世界恶意地利用过,作为获取利益的工具。最终,大众只调侃它的表现形式,不再为它的灵魂而沉思。
“那些听不见音乐的人,
认为那些跳舞的人疯了”
也许,这句话可以用在这相互看不到的世界。
聊聊我所遇见的“身心灵”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