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表现像是一个人的外衣,你不去了解根本不知道在这层外衣之下掩盖了什么。
还记得电影《美丽的心灵》里那个满口脏话,叛逆固执的天才少年吗?如果没有遇到那个向他敞开心扉的咨询师,怎么能一下子打开他的心门,最终选择追逐自己的梦想,离开有可能将他的才华埋葬的环境。就连他的朋友也在为他祝福,希望他能找到自己的意义和价值。
改变一个人是潜移默化的过程,不是一次打,或一次骂就能立竿见影。那不是孩子的教育,那是机器,只需要你修改程序,它就会听你的指令。虽然,在教育过程中,总会有让你感到气馁的时刻,会对犯错却屡次不改的孩子生气。这是人之常情,除非你没有把他们放在心上,他们对你来说并不重要。
实际上,每一个与自己有过交集的学生,我都会挂心,不是慈母心,也不是爱心泛滥。而是一种美好的期待,看到他们能进步,能长大的快乐感受。就是为了这份快乐,我愿意耐心而坚持的等待。也为了不让情绪控制自己,做出一些简单粗暴的行为,我会把真实的感受告知他们。当然,我也能够理解,即使你满腔热血的付出,他们也还是有可能不听你的。
但是,哪有总是不听你的孩子呢?就算有,那也是因为他可能受过太多的伤,或者他有着自己的决心和毅力。把自己包裹得太深,不想被别人那么轻易的控制。他只是想找到适合自己生存的方法。看上去可能是放荡不羁的,也许他认为这才是他的个性和特点。你让他学了谁谁谁,他还是他吗?不用,他就做自己好了,只是在规矩面前,人人平等。就如同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一样。他需要学会的是在什么时候就该表现什么样子。
当这个时候真正来临时,也就意味着他长大了。
放荡不羁的孩子也会许下承诺,别忙着打击他,那是一个好念头,是一个苗头。能有这个想法,本来就是好事。唯一能做的也只有等待,让他慢慢实现诺言,或者帮助他实现诺言,如果他需要帮助的情况下。
每个放荡不羁的孩子身后,有可能是家庭的管教方式问题,也有可能是家庭环境影响,比如留守,离异,还有自己本身的性格和情绪控制能力的失调。这种突出的表现,本身就是一种吸引人关注的方式。那么,他的上进心和自尊心同样也很强烈,只是无法和行为相匹配。行动的随意,最终会让他远离自己的目标。
拥有上进心和放荡不羁爱自由的性格,最终哪个会妥协呢?这一场博弈无论哪方胜利,这都是成长的代价。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