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身处在社会就是大水走泥,泥沙俱下,著名作家贾平凹认为,「中国人的秉格里有许多奴性和闹性」
而中国人的这种秉性里又以酒场、饭局里的表现最为显目。
许多人认为,不就是几个人一起喝点酒、吃个饭而已,有什么大不了的,推杯换盏,觥筹交错,是太过容易的一件事。
只能说你太天真了。
醉翁之意不在酒,人们喝酒喝的不是酒,吃饭吃的也不是饭,而是人际关系网络和社会资本。
许多大佬,都把喝酒吃饭当做看人的重要场合。
人在热闹愉快的氛围中会比较放松,再加上酒精的麻醉作用,难免会暴露出自己平常一直谨小慎微掩饰的一面。
「自己不会喝酒,但好强硬撑,结果三杯未下肚,就面红耳赤,开始手舞足蹈,之后又是烂醉如泥,丑态百出,这类人我不会重用;自己很能喝,但装着不会喝,并一边想方设法唆使别人喝,不看到别人烂醉倒地不罢休,这类人阴险狡诈,我也不会重用;那种自己会喝酒,依自己的酒量去喝,对别人不劝酒、不唆使,悉听尊便,则可以放心重用。」
据说马老师以前就喜欢在酒桌上观察人。
而吃饭时候的落座也很有讲究,比如,你要是和李嘉诚一起吃饭,就要小心了——如果吃饭时,有哪位喜欢选领导身边的位置坐,他觉得此人过于积极,心术可能不正;而有的人却偏偏不喜欢坐在领导身边,老是挑离领导最远的位置,这种人要么太胆小,要么心里有鬼,他也不看好。
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古人诚不欺我。
法国哲学家和“思想系统的历史学家”米歇尔•福柯在其《规训与惩罚》里说到,「权力具有各种不同的形态,使用各种不同的技术。」
喝酒,也是如此。
等级秩序,是一次饭局的基础,从敲定饭局的参与人员,到什么时间、地点,喝什么酒,上什么菜,座次安排,敬酒劝酒陪酒,氛围营造,节奏控制。。。等等,无不体现了其中人员的权力关系。
在饭局中心、领导者看来,我提酒你不喝,我敬酒你不喝,你连酒都干不了,你还能干什么?
一起喝酒喝的就是关系的确定和加深,干杯干得是心领神会的“投名状”,是不言而喻的等级秩序的“服从”,你连这个都不懂,又哪里有得酒场饭局嘛。
投入时间、精力、金钱和感情等成本,岂能没有产出,再有钱的人也不会光请客就为了瞎扯淡吧,要么是关系网拓展,要么是关系网维护,人情投资和社会资本增加,才是目的所在。
然而,功利没什么不好,就像某大佬说得,不要怕别人对你有企图、利用你,怕就怕你连被人利用的价值都没有。
体面、尊严是某些人想要的,而为了获取他们手里的资源,饭局组织者、买单者就必须让他们获得美好的感受。
所谓圈子,就是少数几个中心和多数勾兑者组成的利益同盟,吃饭是小,出局事大,如果你在圈子之外,那你自然也获得不了圈里的利益。
麻烦的就在这里,圈子大多是存量的资源,你必须把这种资源变成增量,大家才能一起愉快地喝酒吃饭,不然只是消耗的话,圈子也会自然消失。
因此,圈子总是在吐故纳新,吸优排劣。
壶里乾坤大,杯中日月长。
中国人的很多大小事情,都是在酒酣耳热之际办成的。
鲁迅先生说,「中国其实就是一个大厨房。」
其实,吃饭的最关键还是吃饭的人,饭局再重要的人,也重要不过亲人和朋友,饭局再大的目的和愿望,也大不过真诚和快乐。
吃饭是大事,一辈子三万六千天,我们每天都需要吃饭,离不开吃饭,但酒可以少喝一点,如果想喝,也一定要和非常好的人一起喝。
这样,你就会很快乐。
网友评论